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发挥初中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满足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需求,有必要开展项目化学习模式。初中体育教师要基于新课标和项目化学习背景下,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实践策略,以发展初中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一、转换师生角色,培养项目参与意识
为体现出项目化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意义,教师除了要了解其优势,认识到该种学习模式能够解决现存问题,还要找到并实施恰当的教学策略。首先是要转换师生角色,培养学生对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参与意识。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和体育项目的提供者,为学生指明学习的道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使其能够在项目中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且有效地发展自身核心素养与体育项目特长;在学生需要时,能够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比如,有些学生的体能和爆发力比较强,短跑速度很快,教师可以推荐他们将短跑作为主要的体育学习项目,项目学习过程中辅以足球、篮球等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要多组织短跑接力等小组竞赛,让学生体会在足球或篮球等项目中快速跑动的重要作用。每一节课都要做好对学生表现的记录,制作成长记录表,时常拿出来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请表现优秀或进步明显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比如怎样控制上肢摆动的幅度、步幅和步频要如何搭配、短跑接力中的交接棒技巧等。以学生自主和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准确认识,培养并增强学生的项目参与意识。
二、师生良性互动,丰富项目教学形式
根据新课改和新课标的理念及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本身应该是一个互动、学习、进步和创新的过程。教学形式的创新,是在互动中实现的,即师生通过互动发现当前的不足或尚未得到满足的学习需求,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形式创新。没有互动,师生就难以准确把握当前的教学状态,创新也就无从谈起,或者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过强的情况,达不到应有的创新效果。同时,教学形式的丰富又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新的机会和空间。仍以足球项目为例,以往的初中足球项目教学主要以师生的室外体育实践为主要形式。在某次教学中,一名学生提出“梅西过人的技术特点是什么呢?要想像他一样,需要进行怎样的训练呢?”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兴趣。教师抓住机会,带领学生在教室里观看分析梅西技术特点的视频,研究他的步幅、脚与球之间的距离、手臂摆动帮助身体急停和转向等,和学生一起讨论梅西的技术是由哪些方面的特点所共同构成的,然后再进行室外师生的互动实践练习。在互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室内与室外的教学形式融合,以及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的合理应用,激发学生斗志,提升学生水平。
三、活用体育游戏,优化项目训练模式
在任何体育项目的学习中,体育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除了功利性造成的项目过少,还存在训练模式单一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单纯的体能训练,这对初中生来说非常枯燥无聊。在项目化学习模式中,因为学生能够分组进行专门的体育项目学习,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充分挖掘某种体育项目的潜力,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设计并组织开展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完成体育训练,让学生愿意参与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比如在教学篮球项目时,针对运球的训练,教师一开始组织了用小臂拍球的游戏,锻炼大家的球感,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触球部位、角度和力度对球的路线等造成的影响。学生熟悉后,改为用手拍球,学习正确的姿势并逐渐增加“之”字型运球、体侧运球、运球急起急停等。每加入新的游戏内容,都进行学生之间的两两比赛,看谁运球更连贯,获胜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品。这样就以丰富多彩的竞技性游戏实现了对运动技巧的有效训练。
四、基于学生特征,创新项目教学内容
随着学习和训练,学生在各体育项目中的表现会越来越好,也可以凸显彼此之间的差异。而无论哪种情况,都意味着学生的特征在发生变化而且各不相同。教师要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带给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比如足球项目,有的学生学习进度比较落后,还在学习直线运球,那么其他能力更强的学生不能也跟着学习,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及时引入单人的运球过人或者运球中的“二过一技术”等教学内容。在其他体育项目上也是如此,都要及时创新教学内容,让教学工作随时符合学生当前的特征。又如立定跳远的教学,该项目的完整动作大概可以划分为预摆、起跳、空中动作、落地缓冲四个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判断大家的特征,然后给予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分层教学结合起来。比如,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动技能基础比较强,较快地掌握了上述动作要领,教师可以把他们分在一组,组织游戏比赛活动,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在爆发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有的学生学习进度比较慢,则可以加入微课视频内容,通过慢放、倒放、教师示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能够通过应用项目化学习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初中体育课程对新课标的真正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指引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一两门体育项目特长,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楠,孙占峰.基于项目化运作的体育理论课程建设改革实践研究[J].体育科技,2021,40(02):144-145.
[2]李法鹏.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思路[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