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气象类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研究
朱琳 刘伟 钱晓庆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琳 刘伟 钱晓庆,. 航海气象类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8.
摘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现代海上航行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航海气象类课程的教学必须立足于现实,使学生掌握海洋气象基本的变化规律,掌握气象和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进行航海活动。文章从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员综合能力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航海气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并结合实践经验,为同类高校航海气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航海气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3.157038
基金资助:

0引言

高等航海教育肩负着培养国际竞争力和高素质综合航海人才的重任,而航海专业的教学质量又直接影响到高素质创新型航海人才的培养,在高等航海教育中,把学生培养高素质航海技术人才作为关键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重点放在坚持信念、坚持品德、丰富知识的人才培养上,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基本目标,而创新能力是人才的价值所在,应从整体上提升航海技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意识、能够领导产业发展的高级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是目前我国高校航海技术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在航海技术中航洋气象类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了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 航海气象类课程教学现状

1.1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有待改革

目前,我国航海气象类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航海气象教学要密切联系国际军事航海实战化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新知识、新理论进行补充和更新。在教学手段上,运用现代教学设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航海理论与实战案例相结合。而当前航海气象类课程在上述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教员在航海气象理论水平、教学艺术和对最新军事航海研究的认识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1.2 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有待完善

当前,航海气象类课程的教学评价通常以期末总评成绩为依据,其权重主要体现在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期末考核三个方面,这样的教学评价方法广泛地运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经过细致剖析不难看出,期末总评所依据的权重实际上有些粗糙,存在很多漏洞,这就会使平时考核除了考勤以外,没有更多的客观数据,不能追踪学生的主要学习进程,也会使我们习惯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情景,而很多重要的教学环节还不能进行较精确的定量评价。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何,以及在课后如何能有效地完成有关的学习任务等。另外,也有可能忽视老师所遇到的真实评价难题,例如有些学科的期中测验效果不理想;部分老师根据期末考试的结果,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过于片面。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一旦流于形式,不但会对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会忽略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

2 航海气象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2.1培养学生的兴趣

知识性和趣味性是航海气象类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当一个学生对某件事物感兴趣时,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学习兴趣,提高其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航海气象类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热点话题、历史典故、重大事件和自然现象等。例如臭氧空洞、厄尔尼诺拉尼娜、气候变暖、沙尘暴等都是国际上的热门话题。了解天气、气候环境、起源、形成条件、天气条件等运动规律知识,则是航海气象类课程所涵盖的重要内容。不管是经典的故事,还是国际热点事件,都能使同学们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转变成对天气、海洋的认识,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但能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

2.2 多媒体教学的高效运用

多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对符号、文字、语言进行全面的加工和控制,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视频等多种媒介信息进行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文字、图像和视频的方式进行模拟和演示,使学生进入生动的教学情景。在航海气象类课程教学中,有很多海洋现象、气候过程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无法想象,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物理的直觉,难以构建三维的气象体系,更难以了解气象系统、气象过程的连续性演化特点。因此,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声音为依托,视频和动画等表现方式,把无形的转化为有形的、具体的、静态的、动态的,将不可想象的大气过程直观化、形象化,加深对其的理解,便于学生的接受与把握教学知识。再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风海流的形成”、“密度流的形成”、“太平洋环流”等,通过对海洋中无法观测到的现象进行生动的描述,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同时,它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课堂上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3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的改革,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模式,归纳、演绎、分析等方法,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在课堂中,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去发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针对航海气象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一种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情境,把研究性教学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课程的内容浓缩成几个要解决的专业问题,并对问题的主线进行深入的探索。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具体包括提问、寻求解决、课堂讨论、问题解答、知识结构的构建。提问既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寻求方法、揭示现象。所以,问题的设计应该是具有启发意义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探究思维贯穿于整个课堂,激发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通过积极的思想而非消极地接受,使学生获取相关的技能。

2.4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军事航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员是进行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主力,必须具备丰富的实战化训练经验,才能把军队实战化训练取得的成功经验,应用在航海气象类课程教学和培训中。在选拔军事航海教员时,应综合考察其工作经历和海上实践能力,例如考察其在海上训练、演习、执行重要任务时的军事航海保障能力、组织训练和管理能力,将有实战训练经验及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优秀基层军官选调到院校来任教,解决目前航海气象类课程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选派骨干教师到船艇部队进行代职进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地参与实战训练、演练,通过完成重要的非战时军事行动,使官兵对船艇实战化训练过程、组织实施方法等有了全面的认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和训练中。

3结语

航海气象类课程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具有长远意义的、具有前瞻性的课题。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自身的专业发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航海气象类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航海人才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振宇,毕京强,蒋永馨.现代信息技术驱动的天文航海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2(12):136-138.

[2]胡德生,詹昊可,吴艳杰.关于军事航海实战化教学训练的几点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4(04):75-77.

[3]沈寅鑫.愉快教学模式下的科普活动设计——以军事航海活动设计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08):69+97.

[4]刘洋.浅谈航海教学与军事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文化学刊,2009(04):141-14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