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的心理问题思考研究
黄旭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旭莲,. 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的心理问题思考研究[J]. 体育研究,2022.9. DOI:10.12721/ccn.2022.158638.
摘要: 游泳是一项最为普遍的运动项目,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也是一些运动爱好者的首选。但同时,由水产生的意外性、灾难性事故也在不断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由于曾经的一些意外经历或早期错误的游泳指导,导致学生存在恐水心理,成为教学过程中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游泳;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思政;水上安全教育
DOI:10.12721/ccn.2022.158638
基金资助:

引言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整个城市几乎被水围绕,人们普遍都喜爱水,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快乐,带来凉爽。但同时有些人却异常讨厌水,因为水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沉重的伤痛。因为水他们失去了至亲挚友,因为水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做为一名上海公安学院大学体育游泳课的教师,这些不愉快的记忆同样也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质量。而对于一名警校学生来说,游泳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因为除了必须的基本游泳技能外我校学生还需要学习一定的救生技能,这样才能应对将来可能面临的涉水警情。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提升每位学生对“生命价值观”的教育。

一、游泳教学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由生理问题产生恐惧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能够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水产生的恐惧心理,而恐惧心理的主要问题有两点。第一由生理原因产生的恐惧心理,比如:1.当水面淹没整个身体,直至胸口时,由于水压的关系,让学生感觉胸闷气短,呼吸不畅,从而产生恐惧心理。2.将整个头部没入水中时,学生感觉失去听觉没有安全感,导致恐惧。3.整个身体沉入水下时,水中产生的浮力,让学生难以适应,感觉颠三倒四,从而产生恐惧。

(二)游泳教学及其他因素产生的心理问题导致恐惧心理

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在生理上产生不同的变化,比如:头疼、恶心、眩晕、四肢无力、手脚冰凉等等。甚至可能难以靠近水边。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第二个因素就是心理因素,其中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心理问题分为三种,一种是早期产生的心理问题,一种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第三种就是由各种外来因素导致恐惧心理。其中早期产生的心理问题是指个别学生由于小时候曾经有过不同的溺水过程,所以导致存在心理恐惧,如:小时候不慎摔入水中,虽被即使救起,但由于曾经有过严重的呛水或是短暂窒息的情况,导致存在心理问题。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如:自小参加各种类型的游泳培训,学习过程中经常更换教师,而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导致学生一直不能准确掌握正确的游泳技巧,时常呛水,导致恐惧心理产生。又或者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能力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不断进行错误的游泳训练,导致学习很难往高难度发展,学生也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导致恐惧心理。最后由外界因素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如:从小一直不间断的在家长的监督下学习游泳,但看不到明显的训练成效,所以从心理产生厌恶自己,自暴自弃的想法。对游泳也失去了信心。但因为家长压力,所以不断勉强自己继续学习,从而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

另外排除心理因素外,导致影响游泳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的其他因素有:1.对初学者而言,必须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体力在游泳训练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必须适应水中环境,如果前期间隔时间较长往往就会忘记水中的感觉,从而找不到水、路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但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由于时间不够、体力不行、没有适合场地等客观条件上的问题,从而不愿意坚持。主动放弃学习。2.缺乏专业指导。很多学生在学习游泳时都是听周边的人说,或是从网上搜索相关视频进行学习,导致学习进度非常慢。时间久了容易放弃。所以说由于每个个体的不同,专业的指导在这种的情况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二.结合实战需要创新内容与方法——以警务游泳为例

第一步 明确目标武装头脑

作为培养预备警察的公安院校,游泳课程学习目的除了是通过课内外教学训练一体化,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游泳技巧外,更为适应现代化警务模式,要求每位预备警察都必须在熟练掌握游泳技巧外,在学习一些基本的救生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所以扎实的游泳基本技术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克服心理恐惧就成了,游泳课程首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在解决问题前,我们先要教会学生懂得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价值。只有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再学习游泳时就能更容易的了解游泳技能在警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熟知水中安全训练的原则与方法后逐步掌握游泳动作技术要领,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课内教授训练,课外主动自练,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意志品质。

第二步 解决生理问题——护

有了之前对大脑的武装,接着就需要对身体进行锻炼。

其实为了让学生克服对水的恐惧心理,教师也要面临很大的考验。首先必须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我很厉害”的角色。要让学生感觉只要教师在,就一定能保护他们安全,这样的一种形象。而在克服心理恐惧前期训练中最佳的就是教师心无旁骛,随时随地的跟随一个个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学校有条件做到一对一教学。所以就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而这时一个好的水中游戏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能让身体很快适应水下环境的小游戏。让所有学生围成圈,左右两边相互搭肩,随后开始做转大圈的练习。这个游戏看似很简单,但它既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同时又能让每个学生通过转大圈的动作来适应水压、水流及水阻。又因为这是游戏,学生能更快的融入到集体中,减轻水压给身体带来的不良感受。让身体更快的适应水下环境。等解决完水压给身体带来的不适之后就需要开始解决唯一还露在水面上的头部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如果第一课就要求恐水的学生将头部放入水中,其实是比较困难的,更甚至如果方法使用不当可能更会加剧学生的恐水心理,但教师又往往需要跟上教学进度,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问题。想要两全其美那就必须在还未下水前就对有恐水心理的学生多加一个练习——陆地上的闭气训练。这个训练不能只是完全纯陆地闭气,需要加点水。也就是需要学生在装有水的容器里进行闭气。提前适应水中闭气它的好处就在于当正式教学的时候,恐水的学生对水会有一丝丝的信心。而这一丝的信心对后续的教学会起到非常重要因素。而在适应水下闭气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头部能够完全入水后,马上就会有浮力的感受。需要及时做好保护。

第三步 解决心理问题——破

解决心理问题其实并不难。作为年轻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心理,可以合理运用这一点,来解决学生的恐水的心理问题。

想要较好的解决恐水心理问题,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由保护的角色转变为对立的角色。但这个对立并不是指强迫学生完全服从而不计后果。这里的对立指的是教师需要打破学生的一贯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改变想法,让学生学会尝试。比如很多学生会认为(不单是恐水的学生)在水中做深蹲动作和陆地的感觉会是一样的。如果遇到类似的学生,可以直接让其当场做一次深蹲,只要一次学生就不难发现,在水中深蹲和陆地上完全不同,而作为恐水的学生就会发现,原本他们认为的下沉并有发生,而是慢慢浮了起来。有了一次体验,对水的恐惧就能消除很多。但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不能过分要求学生进行体验,并且体验过程中需要随时在傍,做好保护。经过多次练习后,教师可以逐渐脱手,让学生自由体会水中环境。熟悉自己身体在水中的感受。此时,恐水学生的恐水心理基本已经克服。而学生也逐渐体会到在水中放开身心的感觉。

结语: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的心理问题是阻碍学生学习游泳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克服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后,才能开始正式的游泳授课内容,重新建立对水的感受,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水感。一味盲目的追求速度可能导致学生失去信心,加重对水的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主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没有恐惧心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需要时刻关注。不断的发掘教学新思路,才能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游泳基本技能,更容易的学会游泳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