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国防民族尊严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国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面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国防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大幅提升具有一定战略意义。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实施背景下,通过深入研究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全面实施国防教育,并积极探索在体育教学当中充分渗透国防教育的切实可行性和有效途径,既十分有利于加强培养大学生群体国防意识,又能够全面维护国防建设利益,更可以促进国防教育实效化、长期化和普及化的实现。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全面实施国防教育的可行性
(一)国防理论和体育理论二者具有同源性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不管是体育,还是国防,二者皆与弘扬民族精神、反击侵略以及保卫国家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些军事战争当中,为促进战斗技能大幅提升,体育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军事训练和进行身体训练的行之有效手段,经过不断演进与改编,体育与军事结合的越发紧密。例如,武术这项传统体育运动起源于日常生产和劳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在国防当中。除强健体魄以外,武术还可以大幅提升反应力,更可以赋予学习者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进而在军事对抗当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鉴于此可知,国防与体育二者具有同源性,体育的产生以及发展皆是为配合国防实际需要,而国防的发展也推动体育可持续长远发展[1]。
(二)体育教学可以有效补充国防教育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全面实施国防教育不仅可以让国防教育越发实效化、长期化和普及化,还可以为促进国防教育全面实现提供良好心理补充以及体能补充。第一,国防教育既需要长效又需要普及,但由于当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所以应对全面普及和发展成熟的体育教育进行充分利用,以高职体育教学作为重要媒介,能够有效弥补存在的课程时间较短和师资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可以真正促进国防教育长效化和普及化实现。第二,在国防教育中,增强体质是核心目标之一,这与高职体育注重强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身体素质的目标相符合,在体育教育中全面实施国防教育,将军事训练以及军事,体育等内容合理融入其中,高校体育目标相契合,又能够不断加强国防教育,特别是可以促进学生国防教育体能补充的实现。第三,相关调查明确指出,新时代大学生在危机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等诸多方面还依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虽然其他学科也可以改善这些方面,但经过高职体育改善后所获取的效果是不可替代的,而且高职体育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克服自身不足上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国防教育心理补充实现。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全面实施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教学目标中合理增加国防教育
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中增加国防教育这项任务,让国防教育真正意义上成为高职院校全面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向之一,切实明确高职体育必须要达到推动国防教育有条不紊实施的最终目的,并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按照学期和课时来实施国防教育计划,以此促进国防教育实效性及长期性大幅提升,将高职体育能够有效补充国防教育的鲜明特性真正发挥出来[2]。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国防教育思想
在开展队列体操训练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和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不断增强学生自身集体主义观念。体操队形与队列既是针对学生空间知觉以及身体姿势进行的基本训练,又是一项严格且严肃的集体活动。其明确要求学生群体在体育教师口令下快速完成协调动作,以此培养学生朝气蓬勃精神和严格纪律性,让学生自身协调一致和反应迅速的应变能力得到良好发展。基于此,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高职体育教师必须要有计划和有目的性的开展队列训练,这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行走和站立姿势的良好习惯。另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增加其他教学内容,如执勤和站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执勤、操练时的感受。体育教师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教育学生,让其向解放军战士学习,全面继承和积极发扬部队优良传统。此外,体育还在塑造完美人格、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和磨炼意志品质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将国防思想充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传播国防知识和正确指导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既能够让学生具备相关国防技能与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国防知识得到良好培养。
(三)融合教学内容
高职体育课堂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平台。在高职体育教材中渗透国防教育内容,并把定向越野、游泳、武术攻防训练以及生存训练等体育项目全部赋予军事色彩,让其成为开展国防教育实际需要的内容。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与学具有较强针对性,在二者相互作用下,将国防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让大学生体质得到全面增强,还可以促进大学生自身国防素质显著提高[3]。
结语:综上所述,将国防教育充分渗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当中的条件已经成熟,作为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自身修炼与学习,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将国防教育知识合理融入到体育教材建设当中,切实做到有机结合国防教育与体育教学,让体育教学当中可以充分显现出十分浓郁国防教育色彩,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并形成较强国防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振霖,张辉,张勇.高校体育教育与国防教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1,40(03):113-115.
[2]罗俊波,朱淑云.广东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国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371-372.
[3]吴炳强.新时期国防教育与军事课在体育院校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长江丛刊,2018(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