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运动中,体能是至关重要的构成要素,它是提升运动水平和技能的保障,能够防止运动中发生损伤。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体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现代体能训练用于小学体育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优化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所以,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充分运用体能训练模式,以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发展小学生的体能。
一、体能训练简介
健康的身体是人们开展一切行动的首要前提,而一个人只有拥有强壮的体魄、强大的内心、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才可以被称为是身心健康。其中,体能是指个人的基础运动素养,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具备的力量大小、速度快慢、忍耐力强弱、柔韧平衡性好坏等。一个人要想具备强健的体能,离不开科学、规律的体育锻炼。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教育部门基于中国儿童体育健康促进行动方案,在原有的体能教育学习基础上,制定了全新的健康体能锻炼体系,扩展增加了心肺功能、耐力、肌肉力量、柔韧度、平衡能力、灵敏度等锻炼项目。这是在原有体能锻炼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能需求,所作出的相对应的调整和改良。并且基于这个全新的体能锻炼系统,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适当增加了新的运动器械和运动项目,为学生得到足够的体能锻炼提供条件和场所。
二、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策略
(一)创新教育理念,设计符合实情的体能训练目标
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之中,为了真正做好体能训练工作,让学生在参与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关键在于明确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目标是什么,并严格按照体能训练的目标来设计训练计划,选择合适的体能训练内容。然而,由于教师对于学生体能方面的关注程度不够,很少针对学生体能的提升来展开训练工作。基于此,在教学期间,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依照学生的体能实情来合理地设计体能训练的目标。
举例来说,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体能,一方面,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来为学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目标以及训练内容。比如,从学生的运动天赋来看,绝大多数男生的运动能力是高于女生的,因此,教师就不能以男生的体能训练标准来要求女生,而是应该基于本班级学生的体能情况,来制定合适的体能训练目标。另外,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的体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教师设置的体能训练目标较高时,在同样强度的体能训练当中,那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往往完成起来更加的容易,而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完成起来更加的困难,甚至存在部分学生因过度体能训练而造成肌肉拉伤等安全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与之相对应的体能训练目标,从而让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丰富训练方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
对于教师来说,能否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和动力,直接关系着体能训练工作的稳定开展。也只有教师对传统的小学体能训练方法做出调整和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于小学体能训练缺乏参与热情和动力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期间,为了切实做好学生体能训练工作,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需要教师对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拓展和丰富,尽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选择合适的体能训练方法指导学生的体能训练。
举例来说,为了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开“十分钟立定跳远”“十分钟跳绳”“十分钟蹲下起立”“十分钟来回跑”等活动。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加运动项目,从而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体能。当然,在十分钟体育活动实施期间,需要教师着重给学生讲解进行十分钟体育运动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在激起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热情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体育健康知识。比如,在“十分钟跳绳”运动当中,教师需要告知学生跳绳时需要尽量避开水泥地面,准备具有避震效果的运动鞋,从而减缓对膝盖或脚踝的影响。在刚开始跳绳时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并在跳绳之前应该做好热身运动和拉伸运动等。
(三)进行强化训练,着重提升学生运动素养和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做好学生体能训练工作,其目的在于培育和提升学生的运动素养和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学生体力差、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小学体能训练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下去,需要教师在关注和重视学生基础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强化体能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运动素养和能力。
举例来说,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运动素养和能力,教师可以加强学生耐久跑方面的练习。一方面,教师可以依照学生耐久跑的现实水平,为学生设置折返距离,比如,学生的耐久跑水平比较高,在设置折返跑距离是22~30米,倘若学生运动水平偏低,则可以适当的减少折返跑距离,将其定在18~20米之间。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在练习过程中调整折返的间距。比如,在整个耐久跑期间,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15米的折返跑,中间几分钟进行18米的折返跑,最后的5分钟进行20~25米的折返跑。当然,在整个折返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折返跑的节奏应该是由慢变快,并且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适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学生体质训练意识和习惯的培养,通过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不断强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在实施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能学习的兴趣。另外要合理安排好体育与文化课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对学生体能训练意识和习惯的强化和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落实科学的体质训练计划,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参考文献
[1]莫逸飞.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训练方法[J].新体育,2022(18):45-47.
[2]向曦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价值、思路与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6):92-94.
[3]崔昔阳.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6):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