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探究
王丽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丽娅,. 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探究[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4.3. DOI:10.12724/ccn.2024.157022.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好家风”是家庭良性运转的精神内核和纽带,与新疆基层社会治理之间存在严密的内在逻辑。实现“好家风”与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要重视家庭教化育人功能、发扬党员干部家风引领功能、发挥政府领导保障作用、加强群团组织协同作用,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关键词: “好家风”;新疆;基层社会治理
DOI:10.12724/ccn.2024.157022
基金资助: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涵,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的直接体现。”[]家风具有差异性、层次性,“好家风”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倡导建设新时代“好家风”。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点在家庭,“好家风”是家庭良性运转的精神内核和纽带,发挥“好家风”在新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家庭所具有的生活依托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成为助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补充,对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一、习近平“好家风”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厚植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是“好家风”思想的价值基础

家国情怀是每个中华儿女最为浓烈的精神底色,是支撑华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建设。《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着力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小流而成江海,汇聚亿万家庭伟力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家庭成员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是培养新时代“好家风”的价值导向,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治理。

(二)营造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是“好家风”思想的情感基础

城镇化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年轻人纷纷涌向城市,求学、择业、婚配等因素导致人口迁移使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当今家庭结构主要存在夫妻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主干家庭以及隔代家庭等,相对于传统社会的“家国同构”,当今家庭功能的发挥相对困难”[],原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共同居住模式逐渐在当今社会消失,更多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人口格局。由于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忙碌工作和生活,即使共居同一屋檐的家人也常忽视情感沟通、思想共情,为家庭稳定带来隐患。爱是永恒的话题,营造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有利于老年人安享晚年,有利于夫妻恩爱和睦,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三)引导向上向善的行为选择是“好家风”思想的道德基础

向上指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此奋发向上、勇往直前。我国传统家风家训理念倡导立志,孔子曾提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即立志,通过立志来加强自身修养,促进自身更加完美。诸葛亮写作《诫子书》、《诫外生书》劝解、教导后人要“志存高远”。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向善指不做对自己、他人及社会有害的事情,积德行善。儒家提倡“恻隐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仁善邻”、“百善孝为先”。道家将慈爱之心推及自然万物。佛家讲求博爱众生。“向上向善”的良好家风为人们建构自身做人做事标准和尺度提供扎实的道德滋养,是社会成员建立道德认知、巩固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要求的必要保障。

(四)创设共建共享的实践氛围是“好家风”思想的方法基础

共建共享,即共同建设,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合而成的,“家庭和睦、亲人相亲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不是个别部门、个别单位、个人单打独斗的结果,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各单位、各社会团体、每个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出谋划策进而共同享有成果。“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新时代“好家风”思想对于塑造社会成员“修齐治平”个人品格、培养爱国爱家主人翁意识、锻炼“达己达人”社会责任感具有催化、引导、巩固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视人民至上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人民主动性,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分析

(一)理论逻辑

1.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家风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渊源

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口稀少,出于生存的需要,人们按照血族关系形成集体,这是最初的血缘家庭的雏形。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中系统阐释了家庭的起源、形成、变迁、功能和本质,认为家庭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家庭也由唯一的社会关系变成了附属的社会关系。他们倡导社会成员应该站在更为宏大的视野审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解放而奋斗。除此,他们还赞成妇女的解放,支持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以公共事业发展逐步取代私人家务劳动。认为“构建父母与子女和谐代际关系的关键因素是家庭教育”[],批判“资产阶级关于家庭和教育、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的空话令人作呕”[]。他们认为教育子女,为子女营造有爱、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子女感受爱和温暖是父母的首要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建设的主张为新疆家庭建设提供理论遵循和路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执行者,其所提出的“好家风”思想蕴含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思想,为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深厚的理论铺垫。

2.中华优秀家风文化是“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文化渊源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推崇克勤克俭、崇尚节俭的家训内容,诸葛亮《诫子书》中立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家规家训,《朱子家训》生动阐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坚”的齐家名言,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优秀家风将家庭教育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起点。“儒家主张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作为个体经世致用的起点即是修身功夫和齐家实践”[]。在传统文化视域中,家庭为个人生存、成长提供场域,又是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最基本单元。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汲取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家规思想,为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深厚的文化基础,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

3.红色家风是“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底色

红色家风是优秀共产党人独有的优良家风和家教思想。成长于革命家庭的习近平从小耳濡目染父辈及老一辈无产阶级优秀共产党人关于治家、教子、修身方面的优良作风,对自身成长成才产生启迪、熏陶、教化作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建设。毛泽东对待亲情坚持“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三原则,周恩来要求亲属履行“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等十条家规对习近平总书记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在群众面前发挥家风建设表率作用。红色家风历久弥新,始终是指引人们尤其是新疆党员领导干部修身、齐家的方向路标,是确保共产党人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的宝贵财富。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汲取丰富的红色家风思想,借历史经验开现代事业新篇章,对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实践逻辑

1.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是“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土壤

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使新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应顺应新时代变迁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时代趋势,将自治、德治、法治纳入其中,充分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积极融入习近平“好家风”思想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其基层治理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否顺利实现,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发展。以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是适应新时代历史方位的重要选择,对于推进边疆地区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2.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价值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就是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突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朝着更加科学、民主、规范的方向发展。从社会最基本细胞-家庭着手,化整为零,规范社会成员个体行为,激励各族人民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个人智慧和力量,从而降低新疆基层社会治理成本,提高新疆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3.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力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既要承认矛盾又要把握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支配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是矛盾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侧重“有没有”的问题向强调“好不好”程度延伸,内容更加丰富且直抵人民需求。因此,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迫切需要社会其他方面作出积极的良性互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直面主要矛盾的生动写照。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各民族群众能否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就是积极主动回应时代课题,通过优化新疆基层社会治理,达到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选择。

三、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建构

(一)重视家庭教化育人功能

1.重视家庭教化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首先要做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比如,鼓励动员家庭成员积极参加周一升国旗仪式,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以民族团结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日常生活中节约水电,坚决不浪费粮食,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宣传学国语、学法律等政策,以身作则,将爱国爱家情怀化为建设新疆、奉献新疆的报国热情,积极参与边疆建设。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为实现总目标贡献个人力量。

2.重视家庭育人功能。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表达和生动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积极向家庭成员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家庭中营造一种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氛围;以身示范对党忠诚、主动尽责、重视亲情、勤于学习、热心公益,教育下一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积极响应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将积极参与新疆基层社会治理落到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上。

(二)发扬党员干部家风引领功能

家风对家庭繁盛兴衰起关键作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庭关乎社会能否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家风的德治引领功能与社会健康运作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优良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党员领导干部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首先党员领导干部要从严格要求自身和家庭成员做起,从塑造好家风做起,在不良习气进入家庭之前筑起坚固的“防火墙”。其次,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支部富有教育、监督、管理党员的职责。基层党支部要定期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好家风”思想的宣传教育,在8小时工作日之外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以严管厚爱原则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塑造好家风,引领好社风。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将“修身齐家”摆在首要位置,才能在新疆基层社会治理中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为民誓言”。

(三)发挥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保障作用

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党政机关相关部门责任不可或缺。以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要不断推进立法、执法部门严格按照宪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治遵循和保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明确了婚姻家庭生活中有关结婚、家庭关系、离婚、收养以及继承等涉及公民合法权益的内容[],彰显了家庭生活场域中法律保护与道德约束的共生关系。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优化新疆基层社会治理,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重要举措。各级党政机关要充分发挥领导和保障作用,将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落实“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实践选择,以道德约束社会成员,凸显国家治理现代化。

(四)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宣传部门等群团组织协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以妇联为主导,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宣传部门等各部门协同体系,群策群力。第一,妇联应大力宣传妇女在建设文明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对广大妇女群体进行关于习近平“好家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力求使广大妇女同志认识到女性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独特作用,明确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第二,通过开展类似评选“最美家庭”、“十佳婆媳”等活动挖掘先进典型模范,形成人人争创模范、人人学习模范的良好氛围,提高家庭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三,共青团要发挥与青少年群体紧密联系的优势,加强对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新疆的宣传教育。同时,借助“五四”青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表彰“好少年”、“好青年”,进行榜样教育。第四,工会要切实维护女职工利益,创造条件协助女职工进行家庭文明建设,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家庭,要满腔热情进行关心和帮助,让特殊困难群体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筑牢社会稳定底线。第五,宣传部门要大张旗鼓对“好家风”先进个案进行宣传,通过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教育广大群众,比如,宣传“全国最美家庭”,讲述最美家庭故事。

以习近平“好家风”思想推进新疆基层社会治理,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成为人们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使各民族群众认识到家庭在新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小家与大家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共建美丽新疆。

作者简介:王丽娅(1987-)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塔城地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区)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22XMZ07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巩固拓展新疆易地扶贫搬迁成果长效机制研究”(21BJY05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研究”(XJ2023G2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 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1-03(01).

[]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54

[] 栾淳钰,王勤瑶:家庭、家教、家风关系及启示论[J]贵州社会科学,2016(06),85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化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59.

[]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56

[] 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210

[] 史亚博 :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J]廉政文化研究,2019(01),21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8

[] 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6

[] 胡剑:习近平家风观及其制度实现[J].学术探索,2018(08):31

[]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40

[]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54

[]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55

[] 尚秉和,张善文:周易尚氏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6.1,28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6,195—218

[]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