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颜配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颜配涛,. 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 中国体育科学,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8338.
摘要: 现代社会的快速步伐要求中职学生不仅精通专业技能,更需拥有强健体魄。体育教学应紧扣学生未来职业需求,设计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计划,旨在增强体能、提升耐力与协调性,为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规范严格的训练,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助力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全面发展,勇攀职业高峰。
关键词: 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体能训练;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8338
基金资助:

体能训练对中职学生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更能增强自信心与集体认同感,促进心理健康。在汗水与坚持中,学生学会团队合作,锤炼意志品质,同时,体能训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中职学校进行体能训练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他们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这些压力部分源自内心深处的自我怀疑,当在学习上投入努力却未能获得预期的回馈时,挫败感油然而生。加之社会上偶尔投来的异样目光,更让部分学生感到被边缘化,这些综合因素严重阻碍了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若心理素质未能得到妥善构建,消极情绪便可能悄然滋生,影响学习动力与人际交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中职学生在体能方面并不逊色于普通高中学生,甚至在通过运动所获得的积极反馈上,他们往往能展现出更高的满意度与自我肯定。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启示:体能训练或能成为中职学生心理重建与自信树立的关键突破口。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学生不仅能在身体素质上得到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过程中,他们将逐步建立起对自我的正面认知与坚定信念。汗水与坚持将见证他们的成长,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对自我能力的一次肯定,这种由内而外的自信将成为他们面对学习与生活中各种压力时最坚实的盾牌。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并推广体能训练在中职学校的应用,让其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中职学生,作为一群充满活力与个性的青年,他们的成长之路需要更多的共鸣与归属感。为了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体能训练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平台。在体能训练中,学生们不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成为了并肩作战的伙伴。他们共同面对挑战,相互鼓励,在汗水与坚持中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每一次的疲惫与坚持,都是对彼此信念的加固,让这份认同感在无形中生根发芽。此外,通过技术训练与比赛活动的融入,体能训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们在训练中精进技艺,在比赛中展现风采,每一次的进步与成功,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努力的价值与成长的喜悦。这种由内而外的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作为团队一员的荣耀与责任,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作为学生的认同感。因此,体能训练不仅是身体素质的锻炼,更是心灵与情感的交融。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策略

(一)强化思想教育引领,培育学生终身体育价值观

强化思想教育引领,塑造学生终身体育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唯有深刻认识,方能激发行动,铸就习惯。针对中职学生未来职业认知模糊及现代生活诱发的惰性,体育教师需从多维度深化终身体育理念。首先,职业导向明方向,结合专业特色设计体育训练,让学生直观感受强健体魄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其内在动力。其次,年龄优势促觉醒,阐明青春年华是体能塑造的黄金期,错过难再,以此唤醒学生对体育训练的重视与热情。再者,兴趣引领成习惯,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灵活分组教学,让兴趣成为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大驱动力,并引导学生将这份热爱延续至职业生涯,逐步构建起终身体育的价值观。

(二)实施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定期督促学生提升体能

确保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中职学校教育的核心要务之一。为此,学校实施了定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这一举措不仅精准把握了学生的体能状况,还有效发挥了监督与激励的双重作用。测试周期上,学校精心安排在每学期末,确保测试结果的时效性与全面性,通过严格、系统、全面的评估流程,客观反映学生一学期的体能训练成效。测试内容设计上,学校科学选取了包括短跑(50米跑)、中长跑(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爆发力(立定跳远)、核心力量(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男生一分钟引体向上)等多个维度的项目,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体能水平。这些项目既考验了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基本体能素质,也兼顾了性别差异与个体差异,确保测试的公平性与针对性。目标与任务设定上,学校致力于推动全体学生的体能达标,对体能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助力其达到及格标准;同时,鼓励体能优秀的学生追求卓越,向优秀水平迈进,最终实现全员合格、整体提升的目标。这一制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热情,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创新体能训练模式,增强训练成效

在遵循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我们积极融入社会前沿的科学训练理念,如高强度间歇训练法,这一方法既契合课堂时间,又便于灵活调整强度和目标。以幼教专业舞蹈核心力量训练为例,课堂核心环节约25分钟内,我们运用此方法,精选高抬腿、收腹跳、卷腹、两头起、平板支撑等动作。根据学生能力,每项动作持续30至60秒后迅速切换,仅在动作组之间给予短暂休息。通过3至4组循环,核心肌群得到全面而深入的锻炼。尤为重要的是,训练方案高度个性化,动作时长、间歇时间及动作频率均可依据学生体质差异精细调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安全高效的环境中实现体质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三、结语

中职体育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强化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科学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定制体能训练方案,循序渐进地提升体能,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全面促进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体育学习与职业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道红.试论拓展训练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2]王家琪.体育游戏在中职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