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关键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现代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依据学科类型的不同,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内容上也有所不同,对于初中的体育学科来说,核心素养主要由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三个维度组成,体育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当前教育发展阶段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对体育理论进行教学,而是要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自律的意识,这是当前教育发展阶段下对教师教学客观要求,也是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及有效性教学的内涵
(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一些教师未能正确认识教学的重要性,且没有结合体育教学实际来创新教学方法,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而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多的教师创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部分体育项目活动难以顺利展开,尤其是初中阶段面临中考挑战,师生更加关注文化成绩的提升,由此导致初中体育教学始终处于低效状态中。事实上,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将“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摆放在首位,且要求教师遵循此基本理念,才能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为落脚点,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才能顺利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以促进和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应对体育教改理念进行解读,结合学生实际来创新教学策略,合理利用体育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学习的魅力,并增强终身体育意识。
(二)有效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有效性教学”,既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提高综合操作能力,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其中,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学生的成绩提升及能力的增长,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衡量标准,通过有效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显著提高,在有效性教学下,教师能实现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二、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前提是教学需要具有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观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课程进行规划,从而促进初中体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效性的提升,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仅仅是应付。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从意识以及能力两方面入手。其中能力指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而意识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同时也包含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意识。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都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意识,对体育教学缺乏长期的规划,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执行的仅仅是短期的教育目标。因此对于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来说,首要的就是要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起来,将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在初中的体育课堂中真正的落实,突破以往教学理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现代的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教学进行规划安排,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促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分层体育竞赛教学
初中体育分层教学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体育知识能力水平以及自身兴趣特点开展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自发地开展体育锻炼。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教学,教师应当落实“教学、勤练、常赛”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竞赛教学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通过分层化的体育竞赛模式设计,使学生在自身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锻炼提升,增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刻苦学练运动精神和诚信公正竞赛精神的培养。例如,教学初中体育“田径”板块时,教师应当基于学生实际体育发展情况,开展分层化体育竞赛教学设计。初中学生正处于肺部发育和骨骼生长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肌肉生长速度慢于骨骼,教师应当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身体发展状况进行分层化体育竞赛教学设计,有效推动初中学生身体机能以及肺活量的提升发展。集体教学时,教师能够充分落实“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竞赛小组,通过“折返跑”“跨栏跑步”“立定跳远”等不同难度的田径体育锻炼项目设计,以小组学生接力的方式开展分层化体育竞赛。通过分层化竞赛设计,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实现身体机能以及运动水平的锻炼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其运动能力素养。
(三)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对教学优化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一味地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视学生表现、进步情况等信息,导致评价难以为教学优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地优化教学评价,同时要注重教学评价主体的拓展。在实践中,教师具体应做好如下工作:首先,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订科学的学习目标,以帮助学生在原有层次上实现进步,树立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为高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应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且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取得进步,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此外,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由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优缺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
三、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不仅增强体质,还有助于人格完善。因此,应重视体育教学,提升其有效性,并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师需深入研究体育教学,确保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激发学生主动性,有效实施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转变[J].当代体育科技,2020.
[2]傅江波.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开展策略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