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体育的基础。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小学体育是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渠道,对帮助学生塑造坚强的品质与提升体育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将单元整体教学融入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学校体育输入鲜活的气息。
一、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最近开始实施学校改革,但小学体育改革的成果并不十分明显。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现代小学生体育馆的建设,也无助于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没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这些教师仍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将课堂教学时间视为自己的示范时间,并在教学中寻找体育的实现。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做运动技能,或者让学生做他们想做的活动而不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自尊心很强。忽视学生的独立地位,就无法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单一小学体育活动丰富的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性格活泼,非常活跃。一项体育活动,小学生会觉得体育太无聊,无法积极参与课堂。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以让小学生了解身体机能为目的,采用示范、示范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例如,在学习跳远时,老师向小学生展示正确的跳远姿势,每个小学生重复自己的动作,通过纠错和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项教学活动大大降低了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重视小学体育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一)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劳逸结合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成天沉浸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中,不但不能开发其智力,相反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一些病症也会乘虚而入,如神经衰弱症、肥胖症症、失眠症、抑郁症等。因此,学校开设体育学科既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需要,又是培养拥有强健身体的学生的需要,更是引领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二)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
随着社会进入新时代,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已不能采用传统教学理念施教。执着于追求竞技性项目、执着于教师所喜爱的训练项目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已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其教学的目标已转变为学生体育兴趣、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的管理上,学校要规范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让老师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同时还要组织好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从而推动体育新课标落地生根。
三、促进小学体育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
确认课堂教学目标能够为整堂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铺垫和引导,也有利于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习内容。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根据素质改革的教学要求,找到本堂课程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了解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基本知识的掌握状况,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始终顶着过大的压力。考虑到每一位学生都处在不断的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其个体的差异性极为显著,想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并达到相应的锻炼目标,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发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体育锻炼的好优点和好处,在促进小学体育单元整体教学的发展背景下,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带领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掌握体育技巧的同时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品质,从中感受体育精神。
(二)以学生为主体
体育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内容。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制约,长期以来对小学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使其出现了滞后现象,必须加大对小学体育课程的关注力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立场,以“以提升学生素养”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在课程设置与组织形式上,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使他们能够在锻炼中思考,思考中实践,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所以,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是促进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手段。
(三)创新教学形式
与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手段相比,游戏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以篮球教学为例,为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当然每个小组的运动水平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接下来,要求每名学生与其他学生保持一定距离,正式开展传球游戏环节,规则如下:不能用脚踢球,只能用手进行传球,不能让篮球落地,传球人数最多且无落地情况的小组获胜。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运动兴趣,也能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锻炼肢体协调能力、平衡力以及精准度,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
小学生年纪还小,有些行为习惯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还有很多以自己为中心,不会配合的学生。作为体育活动的主体,老师要在活动中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共同合作,体会小组合作带来的乐趣。在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从而促进双方的全面发展。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时候,要以课本为基础,对课本进行深入的学习,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们在课堂里保持良好的秩序,要有团队的荣誉感,确保活动的安全。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的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激励他们,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身体特征,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从而为他们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单元整体教学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不但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体育的进步与发展,其效果显而易见。教师应以小学体育原来的基础课程为起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形式,引导小学生健康、自由、和谐成长,进而与教学融为一体,促进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的小学体育更应积极配合教育改革,小学体育教师也应不断的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正视体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促进小学体育单元整体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滕.基于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创新性研究[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四).[出版者不详],2021:132-135.DOI:10.26914/c.cnkihy.2021.029886.
[2]闫佳楠.基于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创新性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0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