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农业发展中,需要加强对农业气象的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建设高效防灾减灾机制,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农业生产质量以及生产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一、农业气象概述以及气象灾害存在的危害
(一)农业气象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也在不断地完善健全。从目前农业气象业务发展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体系机制,并且已经创建了四级业务布局,但是还在继续建设专业的观测网,以此保证更有效地监测农业生产种植的气候条件。农业气象业务之中最重要的是防止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灾害,如今我国防灾减灾的能力水平已经在逐年提升,而且现阶段我国还在不断地增加气象观测站和探空站的建设,这一系列的动作和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二)气象灾害存在的危害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的支持,而且据研究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农业人口众多,且农业种植面积覆盖面较广,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大幅度降低,且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业产量严重下滑。在全球经济变暖的影响下,气象灾害频发,且破坏程度也在逐年加强,比如说洪涝灾害、干旱、冰雹、暴雪、霜冻、大风以及台风等,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降低整体农业经济。农业生产种植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产量以及质量降低,但是这种状况并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善,因此为了解决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农业和气象部门定要联合建设高效防灾减灾机制。
二、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建设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主要是对气象灾害进行预防,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的损失,此过程也可以反映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气象灾害是造成农村经济降低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偏远地区。一方面来讲,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来讲,农民没有形成应急机制,很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而且无论是灾前预防还是灾后重建,其可利用的资源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此时就可以看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的重要性,提升农民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1]。
(二)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切实可行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在预防气象灾害,保证农业经济方面,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首先,其具有可预见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农业气象业务建立了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预警的准确性,进而保证农民可以提升对气象灾害进行预防,保证整体农业生产状况。其次,其具备可准备性,此项特性主要是以可预见性的特点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气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再次,其具备可防性,在此方面主要是利用水利工程等项目应对气象灾害,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最后,其具备补救性,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被灾害侵害之后,可以通过一定的补救措施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三、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建设
(一)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农业、气象部门在实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对气象灾害等进行整体统计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进行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整的气象灾害数据库。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类型、诱发灾害原因、灾害发生前预兆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其可以为农业生产、防御工程建设以及农业防灾减灾建设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以及意见,提升气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气象灾害评估体系的建设主要以气象灾害的类型为基础,并与气象部门展开合作,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区域的特点,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法与措施,进而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据研究显示,大部分气候灾害是可以应用有效的措施避免,之所以现在无法进行准确的避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气候信息的提供不准确,最终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我国政府的相关科研人员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同时也要保证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实效性。此外,需要保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范围,保证其大范围的覆盖,甚至可以覆盖至小村落和村庄,进而实现区域性监测预警的目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与技术部门的配合,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比如说定点监测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获取的天气信息数据更加准确无误,提升农业气象业务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2]。
(三)加强气象科普宣传
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农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农民进行气象灾害预防的培训,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树立农民的预防意识,提升农民对气象灾害的预防水平,并且也让农民意识到气象灾害预防的重要性。在政府部门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过程中,需要让农民了解相关的气象科普知识,并且也需要告知农民相关的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除了对农民进行培训之外,政府部门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电视、报纸、广播等,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提升农民预防气象灾害的能力水平。
(四)建立防灾减灾组织机构
农业和气象部门需要针对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同时也需要各部门之间保持有效地联系,并相互之间进行配合和协调,此外也需要联合社会各界人士。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进行主要是以农业部门为基础,建立完善健全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并以多媒体为媒介,传播气象信息,保证农民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同时也需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系统,丰富传播渠道。此外各级气象部门需要对县、乡以及村进行统筹规划,并制定适合其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这样可以提升整体防灾减灾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也需要联合各界人士组建一支专业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对于队伍内的成员,需要保证其福利待遇良好,这样可以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积极性,保证整体工作的有效性。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应对农业气象灾害,需要农业部门意识到建设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的重要性,并保证其切实可行,同时也需要提升整体的有效性,提升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价值。在实际建设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的过程中,需要防灾减灾组织机构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也需要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并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升农民的气象灾害预防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家祥,马思睿.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对策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1):79-80
[2]黄爱星.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0,(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