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内来看,“多元化”社会的存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决心击败我们,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加强思想文化渗透,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政治觉悟,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高度,紧急研究解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毫无疑问,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各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
1.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政治教育“战场”意识弱化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不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领域,非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就必然占据。大众传媒和影视作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我们的大众传媒和影视作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重要贡献,成为我们党的“喉舌”。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大众传媒和影视作品在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一味追求视觉效果和广告效果,刻意淡化教育功能,强调娱乐功能。就主题而言,它没有反映改革开放现实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模式、新生活。相反,它热衷于帝王剧、才貌双全剧和爱情剧。一段时间以来,“拳头+枕头”的作品充斥着屏幕,具有统治世界的巨大潜力。一些作品甚至鼓吹虚伪、丑陋、腐朽的文化观念,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相去甚远,大大降低了正面宣传效果,严重污染了社会环境。
1.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教育内容能否及时反映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由于社会发展的可变性,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有针对性,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只有做到主客观相统一,主观正确地反映客观性,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真正为群众所接受,才能使其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完全无视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些人不接受客户态度的巨大变化,对人们非常关心的当前社会热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结果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帮助人们解决疑虑,还会加剧人们的困惑、困惑、焦虑和困惑。
2.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的培育和激发,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要从实现宏伟蓝图的战略高度审视培育和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的社会系统工程,增强培育和激发思政教育创新动力意识、主动性和针对性。
2.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创新动力意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动机意识是指教育者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创新行为的积极追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意识,首先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有必要深刻理解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和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到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才能自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的主动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动机的主动性是指教育者对创新行为的积极推动和对创新风险的主动承担。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动性,首先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第二,要勇于面对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只有通过实践创新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的主动性。
2.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针对性动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动机的针对性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的特点和需求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根据受教育者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创新驱动,首先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价值观、行为习惯等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其次,应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和战略。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针对性动力。
2.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
要真正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动力,除了切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创造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需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和活力的各级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目前,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等宏观制度。宏观体系的建立,引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引领了思政教育创新活动的发展方向,使思政教育的创新活动有章可循。宏观系统的建立为微观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是微观系统建设的基础。所谓微观制度建设,是指负责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单位和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指示作出的具体部署。微观系统具有实用、可行、易操作的特点,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直接依据,也是实现宏观系统目标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宏观微观制度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了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际情况中。许多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有效努力下逐项落实和完成的。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的重点,应放在如何牢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上。孔子认为,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真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时,他们才能排除各种干扰,用真诚的情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爱,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劳动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它是确保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根本原则。它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远见,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以及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结论
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借鉴系统论、需求论等相关学科理论进行的。在深化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必须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敢于创新的精神,顺应时代要求,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晖.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张晓明.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