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建立学生体育自信
首先,目标一定要足够实际,能够贴合大单元整体的教学内容。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目标难度不能过高,要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最后,目标的设计要符合核心素养的教育需求,综合性的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只有符合以上三个要求,才能给学生建立体育自信,完善学生的体育素养。
例如:在进行“体操”大单元教学时,所需要涉及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性目标就是要掌握队形队列的排列过程,能够完成左右转并进行行进间分队和并队走。这个目标的设计是遵从基础性的能力培养需求,结合了体育团结精神的培养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其次,进阶目标则是要完成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体操的学习,能够跟随音乐顺畅的完成动作,整齐划一。这一目标既包含了体育精神的培养,也包含了运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且非常尊重该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最终目标则设定为能够运用轻器械完成体操动作,要求学生的动作要具有协调性和美感以及控制能力。这一目标的设计主要是遵从核心素养综合性的教育目标,同时也要完成本单元所有的体操教育要求。可以说,三个目标的攻克,不但能够让学生建立好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体育方面的自信,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单元知识有效整合,促进学生掌握技能
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是涵盖面非常广的,一个单元的主题化教育内容之下还会有各个分点的教育内容,这些点与点之间实际上是互为关联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形成有效的知识整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充分的掌握技能,灵活的进行技能运用。为此,在单元知识整合方面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是要对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联动,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是要增加拓展,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借此激发潜能。最后,是要进行能力考察,对大单元综合知识进行系统的考量,以判断学习成果。根据以上三个方向进行有效整合,就可以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完善自身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开展“田径”单元的体育教学时,需要把田径所需要学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和联动。该单元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快速跑能力、耐力跑能力以及跳跃能力、投掷能力等。为此在教育教学的内容整合方面,应该设计多元化的关联项目,以增加学习难度和学习趣味性。比如:在初始教育阶段,要强化学生的快速跑能力和耐力跑能力,然后在完成了跑步练习之后,要进行跳高跳远练习,中间也要穿插一定的快速跑活动,以增加身体协调能力和趣味性。最后是投掷项目的锻炼,要借助跑步时的动势和跳跃时的力量感来进行投掷,以加深身体力量的综合运用。三者相辅相成、共同锻炼,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也能够让学生在技能使用上更熟练,更全面,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天赋。最后再辅以小考,就能明确学生的能力掌握情况了。这符合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也能够着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培育学生锻炼习惯
体育教育绝不只是单打独斗,必然是具有团体特征的,一些有趣的团体合作类项目,不但能够促进体育精神的萌发,也能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具备默契和协调性,培养优质的锻炼习惯和体育情感。因此,在合作教育方面应该多开展团结性活动,让学生们通过互相配合来完成体育锻炼,进一步提高锻炼习惯的养成成效。
例如:在进行“小球类”单元知识学习时,需要学到的是小足球、小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的这类小球的基础知识和运用方式。这类内容具备灵活性,也具备趣味性,可以适当的通过开放团体活动的方式来加以引导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们就自己感兴趣的球类进行组队,然后进行小组间的对抗。在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各小组成员就可以预备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对抗比赛了,这个过程中非常考验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同时也能够提高各个成员之间的配合能力。比如:小篮球投掷游戏,需要同组的成员相互配合,尽量投球准确,于是他们就可以商量战术,探讨更优质的投掷方法,最终通过小组的默契配合,完成比赛游戏的胜利。这样的团体协作,不但能够让学生养成优质的锻炼习惯,也能够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优质能力。
四、情境为链串联任务,强化学生的学练赛
情境化教学在大单元教育领域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在体育这一专研课程方面,却很少有运用。因此现阶段需要通过情境串联任务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可塑性,培养综合性体育人才了。为此,可以以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开展学练赛,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来完成不同的体育学习任务,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值得注意的是,情境串联式的任务教学,必须要控制各个情境的互动时间,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要尽量减少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对体育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武术”大单元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以有趣的情境化任务来完成能力练习。首先第一个情境是过河的情景,主要是针对基本的武术步法进行锻炼。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武术基本步型,明确腿部动作在武术当中的重要性。这一情境下,学生们仿佛成为了过河的大侠,根据基本的步型开始了前进,过程中偏移了河面上的木桩,就会掉落到河中。这是一种闯关模式的游戏情景,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腿部力量,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武术技巧。而第二个情景则是要进行基本功串联,也就是要掌握基础动作的部分,需要的是全身的相互协调和把控动作节奏。因此这一关的情境设置为音乐节拍比赛情景,要求跟着武术音乐来完成各个基本动作,节奏准确、动作准确的则为获胜。第三个情境则设置为少年拳展示活动,要求学生们能够全面的展示少年拳的击打步骤,展示自身的武术才华。这三个情境的相互串联,不但能够让本单元的知识有系统的锻炼,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学练赛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实践素质。运用好大单元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更能够培养更加优秀的体育人才。对此,结合现阶段新课标理念下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教师可以从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情境为链串联任务、展开单元评价活动等措施,推动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家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4(04):177-180.DOI:10.16655/j.
[2]孙丹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策略[J].田径,2022,(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