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行业所面临的服务压力与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能源消耗规模迅速扩张,对于电力系统自身的完善性有着更高的考验。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也正是在这一环境下得以实现与升级,其融合过程不仅有效环节传统电网服务过程所存在的烦琐性,减少工作人员调控压力,也让电网整体运行安全性得到全面提升,实际供电质量也在不断接近人们的期盼与渴望。自动化控制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自身所产生的影响,更是现代电力企业实现自身产业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
2 概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电气工程进行远程控制、现场总线控制及集中控制,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远程控制能够实现远距离的操作和管理,大大减少了管理成本的投入,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进行调控,与以往的操作方式相比,体现出了更大的优势。以往的人工操作方式,工作人员要在固定的地点对电气工程整体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表现出较强的局限性,这种工作模式更适合于小规模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主要对现场的总线设备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分析和控制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方式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1];集中控制凭借其操作简单、要求低的特点,并且可以实现集中处理和控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备受欢迎。通过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既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又可以提升运行安全系数,一定程度上促进电气工程快速发展。
3 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 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可以通过在电力系统中积极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来实现。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电网系统中积极使用智能技术,可以完成现有技术无法完成的任务。比方说,利用过去的技术无法对高级控制任务进行管理。而且方案太复杂,无法实现太多目标。积极利用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它还将智能技术应用于网格系统。电网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独立检测故障的位置和发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故障问题的解决方案,使电力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正常运行。
3.2 变电站自动化
电力系统运行需要发现变电站对其形成的影响,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中枢神经,直接影响到电力输电网运行效果,通过设备收集变电站运行情况,将信号传递到后台,由工作人员接收并进行实时全程监管,掌握变电站运行情况,利用自动化技术对系统进行全程把控,掌握电力干预与转换工作的应用需要,通过科学的控制变电站、监测设备完成变电站运行监测工作。除此之外,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变电站领域后,会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变电站运行进行实时掌控,完成收集数据的计算、传输,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作用下有效的连接电力用户与电力系统,保证电力能源可以安全传输[2]。
3.3 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电力能源提供较大的便利,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被提供,使人们对电力能源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如果想对电网建设水平进行提升,以及使用更加多样化的使用目标,就必须积极研究与创新电气工程技术,不断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提升,才能够确保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供电服务。同时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工程中属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持续地将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继电保护装置中去,不光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在电气系统发生异常时,根据异常情况的严重性,装置自己判断是发出警报,还是切断异常点,从而不扩散异常情况的范围。因此,有机地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继电保护装置,能够使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得到可靠的保证,还可以在监测电气系统的线路与设备时,通过技术反馈发生异常的位置及发生原因,以便运行工作人员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运行工作人员的故障处理效率及降低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
3.4 风险预测
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很多分散控制方面加大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了自动化控制,通过运用监控系统,对监控数据进行记录和更新,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是否需要更换设备或对设备进行维修等,采取这样的自动化监测和分析方式,对保证系统顺利运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够对数据进行云同步,降低了数据丢失的发生概率,如果系统数据丢失,工作人员可通过调取云数据完成相关工作。这一功能即风险预测功能,现阶段在很多领域的应用效果都非常理想,在设备故障发生前做出准确预判,从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性,降低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的同时,使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随着风险预测功能的应用,让管理人员做到防患于未然。
4 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4.1 加强设备检修人员技能培训
以往的电气化设备的检测人员,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欠缺,遇到故障时虽然能够及时解决,但是,并不了解其中的运行原理,因此,如果出现其他方面的故障,他们可能就会手足无措,万一其中某一环节有安全隐患,必将会危机整个生产过程。对此,工业生产单位要做到加强该类设备的检测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重点是关于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
4.2 加强设备运行监督与管理
在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安装和检测时,为了保证操作时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对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方进行有效控制,严格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生产设备在运行时的保护措施。据统计,绝大多数工业生产设备,尤其是电气设备,在使用时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这也是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保护,防止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此外,还要加强设备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以做到对设备故障的实时监控。在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工作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传统的监管方式往往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控,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在,为了提高效率,信息化的设备管理必不可少,技术人员只需要对网络化设备进行相关设置,便可以实现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5 结束语
目前,分析人们以及行业对电力的需求量,考虑到未来社会对电能的需求还会进一步上涨,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在当下快速跟进电力系统的完善、转型工作,使系统运行可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大跨步前进。在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的同时,保障系统可以持续、安全地进行电力传输工作,电力企业需要在当下高度关注电力信息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晓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6(03):214-215+220.
[2] 张羽,张爽.浅析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电气开关,2016,54(02):10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