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对于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攀升。因此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也需要向实践型人才培养转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是现今本科教育特别是民办二本高校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大型应用软件开发是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针对大三的学生,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大型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软件研发的能力。
1当前课程教学现状
1.1 承上启下
大型应用软件开发课程的开设大多面向大三学生,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并正在学习更深层次的专业课。例如JavaEE综合应用开发、Android综合应用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及软件测试项目综合实训等课程在大三相继开设,学生学习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软件建模与设计等基础知识,并即将学习创新创客等专业课程。通过对大型应用软件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解决大型软件分析和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他课程学习、毕业设计、科研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2 学科交叉
当前多数大型应用软件的输入输出都开放了统一接口,也存在依赖关系,因此单一软件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根据专业发展要求进行合理的交叉融合,实行多个软件并行教学。[1]
国内很多高校课时有限,讲完理论课程后,留给学生的实践动手时间很少,学生无法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编制一款新颖、易用且商业价值高的大型应用软件,不仅只是学习软件编程知识,也需要学习心理学、设计学和市场营销等知识。在当前高校专业划分细致的条件下,是无法让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学科交叉内容。
1.3 实践性强
作为典型的操作性课程,大型应用软件的理论授课比例通常较高,并且项目引导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是此类课程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典型、完整、真实的教学案例讲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真实工程实际问题,实现对知识学习和软件应用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大型应用软件实践能力。
2构建以培养软件研发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2.1教学目标
新工科培养要求是在新时代发展下为国家与社会输入新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探索能力且有高素质、国际视野的工科人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教学以社会 “新”技术、“新”概念、“新”领域为目标导向,着力强调学生技能的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精深学习,还要求学生具有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索精神,并能将理论知识与软件应用进行有机结合,在解决未来工作和研究中的问题时真正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信心,提到大型应用软件不陌生、不胆怯。二是能应用,看到问题后有看法、有思路,知道用什么软件去做,大致怎么做。三是能分析,计算完成之后会分析、能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2教学内容
为培养胜任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行业和企业招聘人才的岗位需求,学生毕业后应能编写出具有一定规模和高质量的程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培训教学模式,学习他们的教学案例设置、知识点的安排和实践以及多个课程的综合项目设计,充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要求学生很快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而是首先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针对实际工作必定会用到的核心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案例实训,通过反复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实践能力。而对于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加以讲解,组织学生进行简单训练,使学生明确知识点的使用范围。而对于很少用到的知识点教师只需要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大体了解即可。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知识点编排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其体会到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2.3教学方法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观,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整个教学围绕学生进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中主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混合学习模式备受关注。目前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传授式、项目驱动式、翻转课堂。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各目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多种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其中,项目、任务驱动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完整、教学难度也更适中。例如翻转课堂,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被引入后一直被推崇。通过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也可大大减少教师在课堂的讲授时间,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的缺陷,但是翻转课堂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对于那些学习不自觉、基础差或者不乐于发言表达看法的学生并不适用。
2.4工程能力
围绕工程需要,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来学生提升软件研发能力。学科竞赛作为一种能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手段,也越发得到高校师生的认可,应鼓励班上对比赛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比赛。此外,它可以有效促进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和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需要用到操作系统(Windows系统)、数据库原理(存储和访问数据)、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和项目进度控制)、项目测试(软件功能和非功能性测试)等专业基础知识,在竞赛中完善自己的大型应用软件,设计出功能完备且具有生命力的产品。
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实习,顶岗实习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本课程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去企业观摩学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岗位划分、用人标准以及岗位实际工作内容;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研讨、技术交流,学习企业项目开发中运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在实习过程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训经验与企业项目开发相结合,积累项目开发经验。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大型应用软件开发课程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岗位需求。民办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较高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本文分析大型应用软件开发教学的教学现状与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工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明强,张祥林,王景丰,崔志扬. 大型工程应用软件教学与人才培养新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05):60-64.
[2] 吴建斌. 构建式生态课堂在“大型软件架构分析”中的应用思考[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Z2):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