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杂灾害现场应急通信的特点
1.1灾害场景的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火灾不断涌现,如新能源储能类火灾、光伏发电类火灾、大型综合体类火灾等,这些新场景对通信设备的选取、组网的形式和通信人员的配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于大型综合体火灾地下信号覆盖不充分的情况,要充分利用信号增强设备、无线中继设备作为声音和图像类设备传输的有效补充,同时还涉及多种通信设备的组合运用;对于危险复杂、用时较长、现场人员难以进驻的灾害场景,还需要启动多部无人机,完成现场图像的采集回传、航拍制图和建模。
1.2应急通信容量需求的不确定性
当火灾或抢险救援事件突发,特别是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时,现场人数众多,涉及到各部门、各层级的指挥调度和通信联络,短时间内话务量和信息量激增,通信容量成倍增长,更有甚者电力中断。同时,即便是面对同一灾害类型,严重程度不同,所需的通信保障容量也不一样。如严重地震和轻微地震对电信基础设施的损坏程度不同,所需的通信信道容量也就不一样,这就给通信容量的具体测算和把握带来了难度。
1.3应急通信保障的业务多样化
在应急通信中除语音通信外,还需要传输视频和相关数据,涉及到通信调度、辅助决策、信息采集、移动办公、工作协同、语音图像传输等多个子系统,为指挥机构及时了解灾害现场情况、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于大跨度、长距离的重特大灾害事故,必然涉及多种通信设备、通信业务和通信网络的高度融合,设备越复杂,业务越多样,网络越密集,构建整体通信系统的时间越长、难度也愈大。应急通信保障既要保证灭火救援战斗中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通信指挥畅通,还要将火灾现场情况完整准确地传输到指挥决策部门,容量需求难以准确估算。
2、当前消防救援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先进通信设备缺乏
通信先行,装备是基础。传统的灯语、旗语、手语显然难以应对复杂灾害场景下的通信难题,必须建立高效可靠的应急通信装备体系。当前大多单位还是以传统装备为主,包括手持台、固定台和图传设备等,新型装备引入较少。在实际工作中,应急通信保障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特别是跨区域复杂灾害事故易造成基础通信设施、电力等设施损坏、中断,传统通信设备信号失灵。这就对通信设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实际来看,各地应急通信设备的建设水平不高,还不能根据灾害类型有针对性地选取和配备通信器材,目前尚难达到先进化、新型化、全面化。
2.2专业人才缺失
先进完好的设备只有依托知识过硬、反应迅速、作风顽强、保障有力的应急通信专业保障队伍才能在关键时刻真正发挥作用。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专业性较强,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应用、无线电常识、卫星通信、数据分析和挖掘、物联网等多种知识的融合贯通,不仅要求理论精通、熟练操作各种通信设备,还要针对不同场景灵活组合运用各种技术和装备。在实际工作中,学通会用的专业性人才极其匮乏,一些基层通信员还停留在对设备操作的掌握阶段,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沉淀,难以在复杂场景下发挥专业优势,作出优化的技术应用选择,容易造成信息迟滞,也不利于自身防护。
2.3实战训练缺乏
复杂灾害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是否得力关键在于日常训练的频次和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应急通信保障存在传统设备使用得多,如电台、4G单兵和布控球等图传设备,新型设备操练得少,如无人机、MESH自组网和卫星便携站等;单一设备操练得多,贯穿全流程的组合应用训练少,根据不同灾害类型有针对性的训练少,在实战应用中难以做到应对自如、反应得力。
3、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对策
3.1构建“固移结合、空地一体”的应急通信装备体系
3.1.1夯实基础设备建设
由于无线电台具有组网灵活、沟通迅速、机动灵活等特点,应急通信通常以无线通信为主。要充分发挥长期以来消防部门“三级组网”积累的经验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配齐配足车载式、背负式和手持式短波电台,组建短波通信网,并重点配备于各支队全勤指挥部和救援站、应急通信保障分队、轻骑兵小分队,以便在现场快速建立高效顺畅、信息对称的指挥调度通信网,从而保障基本的语音信息传输。在实际工作中,电台损耗和故障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出警频率高的消防救援站,电台水渍、损坏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要注意做好基础装备器材的维修和补给补充工作,进一步夯实基础装备建设。
3.1.2充分发挥卫星通信优势
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范围大、距离远、链路稳定、抗陆地灾害能力强、组网方式机动灵活、建设速度快等优势。针对复杂灾害现场,如在高山、森林等信号覆盖弱的地区,以及在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基础通信设施损毁、电力中断条件下,可以使用北斗有源终端、卫星电话、卫星便携站等便携应急通信设备,充分发挥卫星通信无源定位和有源位置报告功能,在现场快速建立高效、上下通畅的卫星通信网,传输语音、视频和数据,实现稳定可靠的远距离通信。
3.2构建“专业对口、素质过硬”的应急通信人才遴选培训体系
3.2.1从源头做好专业人才配备
从目前应急通信岗位实际工作情况看,各单位通信岗位满编运行较少,有部分单位甚至只有一名专职干部,与当前“应急通信精兵劲旅、信息化建设排头兵”的职责定位有很大差距,有的实际在岗人员也没有对口专业背景。针对应急通信人才短缺的现状,各单位应加大重视程度,优先选拔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的人员和热爱钻研通信业务的人员到通信岗位随岗锻炼,提升应急通信队伍整体专业素质。
3.2.2加强岗位培训
要分批次、分阶段深入推进应急通信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在岗人员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确保关键时刻通信畅通、保障得力。特别是在复杂灾害场景下,通信人员要全面掌握装备性能,熟悉领会常用传输原理,学会针对不同复杂灾害场景,根据现场情况、持续时间、有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和连锁反应情况选取适合的通信设备,充分了解各种通信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和替代手段,建立保底思维,学会使用保底的通信手段应对复杂灾害条件下的通信难题。
结语
应急通信是开展消防救援工作的重要基础,快速高效的信息传输对于增强消防救援队伍的反应能力和决策水平,实现各种救援力量的合理调度和有序指挥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论述复杂灾害现场应急通信特点、当前消防救援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应急通信装备体系、应急通信人才遴选培训体系、应急通信学习训练体系、应急通信运行体系等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措施,以期提升消防救援工作中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鲁扬.地震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法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1):15-16.
[2]郭剑.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0):3-4.
[3]梁堃.重大灾害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初探[J].数字通信世界,2021(0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