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渗透
曹利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曹利红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渗透[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04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策略与实践效果。通过文献分析、课堂观察与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发现音乐课堂不仅是传授音乐知识的场所,更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文章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如选择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音乐作品,设计富有情感与思想内涵的教学活动,以及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音乐课堂;渗透策略;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4.157040
基金资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全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旗帜。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音乐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它还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观体系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高度凝练和深刻内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十二个方面。

在初中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扎实知识和奉献精神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特点与功能

初中音乐课堂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欣赏、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在这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还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形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对音乐艺术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此外,初中音乐课堂不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观念。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欢快、悲伤、愤怒等情绪,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增强情绪调控能力。同时,音乐课堂还承载着审美教育的重要职能,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动人的音乐作品,能够激发他们的审美热情,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素养。

初中音乐课堂还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教师会融入介绍相关历史文化背景、音乐发展历程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初中音乐课堂不仅是一个学习音乐艺术的地方,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渗透策略

(一)选择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音乐作品,

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注重其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两者并非简单的表象,而是要深入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1.时代性

指其所反映的时期特征和社会风貌。一首歌曲不仅能够传达独特的艺术审美,更重要的是它应当是时代精神的载体,反映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因此,在选择具有时代性音乐作品时,要注重其是否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历程,是否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2.民族性

指音乐作品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根基和艺术传统,歌曲的创作应当体现相应的民族文化精神。选择具有民族性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体验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和价值观念。

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中,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旋律,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设计富有情感与思想内涵的教学活动,

设计并实施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情感与思想内涵兼备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艺术层面得到锻炼和提升,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

例如,可以举办一场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的歌唱比赛,学生可以选择歌唱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歌曲,通过演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也可以通过歌曲创作展现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或者组织一场音乐剧表演,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和剧情演绎,亲身体验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在表演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才华。同时,通过音乐剧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音乐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教育手段,其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艺术鉴赏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社交互动的乐趣,从而逐渐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树立起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各类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排练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包容,共同为演出效果付出努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音乐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认识到音乐的多元价值,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还具有教育意义。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渗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音乐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参与音乐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来,我们还应继续深化研究,完善渗透策略,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道德修养的青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博雅杰.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J].艺术大观,2023(01):23-25.

[2]高燕;高琳.“五育并举”视野下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36):28-3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