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水回收利用
(一)雨水回收技术分类
雨水回收技术主要包括屋面雨水收集和地面雨水收集两种。其中,屋面雨水收集是指通过建筑的屋面将雨水收集到专门设置的收集装置中,进而用于灌溉植物、洗车、清洗道路、供应卫生间冲洗水等场景。地面雨水收集是指通过地面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用于环境景观和灌溉用途。
(二)雨水回收利用的应用场景
雨水回收利用可以用于许多场景,如农业灌溉、景观绿化、城市道路清洗、建筑物冷却循环系统、卫生间冲洗水、工业用水等。在建筑业中,雨水回收利用可以降低建筑物的用水量并提高其用水效率。
(三)雨水回收的优点和缺点
雨水回收利用的优点包括:降低了对市政自来水的需求,减轻了供水压力;减少了排水量,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降低了雨水的径流量,减少了城市洪水的发生;节约了建筑物的用水量和运营成本。然而,雨水回收利用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对于屋顶收集的雨水,需要考虑其水质安全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消毒;雨季和旱季的降雨量差异较大,需要考虑储存容量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投资和建设成本,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二、中水回收利用
(一)中水回收技术分类
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法等,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使水质符合再生利用的要求。此类技术常用于室内废水处理。
膜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的膜,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过滤出去,达到水质再生利用的要求。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反渗透等。
化学处理技术采用化学物质对水进行处理,例如利用氧化剂、吸附剂等,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使水质符合再生利用的要求,适用于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废水。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结合了膜分离和化学处理技术的优点,可以更为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常见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吸附-超滤法、重力-空气浮选法等。
紫外线消毒技术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为废水的再生利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此类技术常用于医院、实验室等场所的废水处理。
(二)中水回收利用的应用场景
首先,对于卫生间冲洗水,中水可以直接用于冲洗厕所。卫生间冲洗水是一种水质要求较低且用水量较大的水源,使用中水可以节约大量的清水。通过中水回收利用系统,将卫生间使用过的水进行收集、处理和储存,然后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实现水的再利用。
其次,中水回收利用可以用于绿化用水,如花园、草坪、人工湖泊等的灌溉。绿化用水在城市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此中水回收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对清水的需求,减少清水的浪费。通过对中水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去除有害物质并保持适当的水质,可以用于绿化用水,满足植物的浇水需求,同时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消耗。
最后,中水回收利用还可以应用于建筑物循环冷却系统。建筑物循环冷却系统是指通过水来吸收建筑物内部的余热,并将其排出。通过中水回收利用系统,可以将冷却系统中的废水进行回收并进行适当的处理,然后再用于冷却塔的冷却循环系统中,实现水的再利用,同时减少对清水的需求。
(三)中水回收的优点和缺点
1.中水回收优点
首先,节约水资源。中水回收利用可以将原本用于冲洗、清洗等非饮用用途的废水再利用起来,有效地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这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减少排放污染物。通过中水回收后,废水中的污染物经过处理降解,可达到一定的水质要求,使其再利用或者回归自然环境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这有助于保护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第三,降低成本。中水回收利用可以降低建筑的用水成本。通过废水的再利用,可以减少饮用水的需求,节约供水费用。此外,中水回收还可以减少废水的处理成本。
2.中水回收缺点
首先,技术要求较高。中水回收涉及到废水的处理和再利用,需要相应的处理设备和技术,包括废水的净化和消毒等,这对建筑的设计和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潜在的健康风险。尽管中水回收处理可以去除大部分有害物质,但仍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如果中水处理不彻底或消毒不到位,可能会存在一些微生物或有害物质残留,需要注意卫生安全问题。
三、建筑给排水中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策略
(一)智能化管理技术
智能化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来实时监测水质的指标,如pH值、溶解氧、浊度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提供给运维人员进行实时分析和决策。通过监测水质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确保供水水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智能化管理技术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来预测水质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算法模型的构建,可以预测未来水质的变化,并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避免水质问题的发生。例如,通过建立水质预测模型,可以预测水源地的水质变化,及时调整处理工艺,确保供水的水质符合要求。
(二)生态化管理技术
通过植树造林、草坪种植、景观湖泊建设等措施,可以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减少高温区域的热岛效应,降低城市气温,并减少蒸发和蒸腾作用,从而降低了城市的用水需求。此外,绿色景观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氧气释放量,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通过湿地保护、河道治理、水体净化等手段,可以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性。湿地具有很强的水体净化和水源涵养能力,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能够减少污水排放对水资源的污染,同时增加水源的供给。此外,河道治理和水体净化也能够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创造更好的水资源利用条件。
(三)经济化管理技术
通过设定适当的水价,可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引导和促进用户节约用水。通过逐渐提高水价,可以增加用户的经济负担,使其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此外,分段水价和阶梯水价的制定也可以激励用户减少水的消耗,降低浪费现象的发生。
通过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收费,可以提高用户对水资源的经济性利用。根据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制定差别化的水资源利用收费标准,对大量使用水资源的行业和企业实行较高的收费,以刺激其节约用水和回收利用水的意愿。同时,将收费所得用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愈加突出。通过回收利用雨水和中水,能够有效地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给排水行业中,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策略的实施,能够实现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金花.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10):00062-00062.
[2] 邱雷.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8).DOI:10.3969/j.issn.2095-6630.2016.08.063.
[3] 晁磊.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和水资源利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000(005):1301-1301.DOI:10.3969/j.issn.2095-6630.2016.05.243.
作者简介:作者:宋高龙,出生年月:1984年4月,性别:男籍,贯:枣庄市薛城区,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民族:汉族,研究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