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是指在无任何外界的电刺激或声源时,头部或耳内所产生的声音感觉,即患者自觉颅内或耳内有声响[1]。耳鸣对患者正常生活、睡眠质量、记忆力、精神集中度等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并且由于症状困扰、病程较长等因素影响,导致多数患者伴有恼怒、烦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可增加患者患心理疾病的风险,故需加强患者的护理[2]。认知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提升患者认知功能,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的护理。社会支持干预是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朋友、亲属、同事等给予其物质、精神上的帮助,社会支持干预可增强患者的群体归属感。本研究即探讨了耳鸣患者应用认知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耳鸣患者(2023.1~2024.1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36~78岁,平均60.23±8.36岁)和研究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34~80岁,平均60.71±8.03岁)。两组资料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遵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关治疗,并为患者提供用药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认知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干预,如下:
1.2.1认知护理。了解患者认知状况,如整体认知水平、对疾病的认知度、心理认知等,给予患者针对性认知护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耳鸣、治疗、心理等方面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使患者意识到自己对疾病、治疗、心理等方面的误解,促使患者走出认知误区,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对患者进行引导,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调整心态,转换思维,并指导患者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缓解负面情绪。
1.2.2社会支持干预。带动患者的家属、亲友等给予患者支持、理解、关心、照顾,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与朋友的支持,并定期举办病友会,病友相互分享治疗心得,彼此加油打气,同时定期举办文娱活动,邀请患者参加,除此之外,其他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中也给予患者关心、尊重、鼓励。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心理状态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得分与心态呈反比。睡眠质量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得分与睡眠质量呈反比。生活质量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00(WHOQOL-100)评价,得分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P<0.05为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心理状态对比(x̄±s)(分)
2.2两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对比
PSQI评分、WHOQOL-100评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对比(x̄±s)
3讨论
耳鸣在临床中很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引起耳鸣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听力损伤、耳毒性药物、颞下颌关节紊乱、血管性疾病、头颈部外伤、中耳堵塞或咽鼓管功能障碍、鼻窦压力和气压伤、其它系统疾病等[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耳鸣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增高,耳鸣若治疗不及时,病情持续进展可引起耳胀闷、失眠、眩晕、听力减退、焦虑抑郁等严重后果,故需及早治疗[4]。除积极治疗外,还需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多数患者对耳鸣缺乏认知或存在错误认知,这十分不利于耳鸣的治疗,故需给予患者认知护理。认知护理重视患者的认知偏差或偏误问题,着重关注患者认知、行为、情绪的不合理表现,可通过一系列认知调整,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度,并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认知,进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也可改变患者的不良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减轻耳鸣对患者造成的影响[5]。
由于症状困扰、耳鸣噪音干扰等因素影响,导致多数患者难以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和互动,并且耳鸣可能影响患者的语言能力和听力,使患者不愿参加社交活动,故需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可调动来自家庭成员、朋友、病友、亲属等的力量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以此减轻患者孤独感,增强其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可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本研究采取的社会支持干预联合认知护理共同发挥了积极作用。结果显示,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PSQI评分、WHOQOL-100评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可见认知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干预是显著有效的。
综上所述,耳鸣患者应用认知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干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 朱晓雪.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20(6):67-68.
[2] 邢玛莉.认知护理对耳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影响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40):112.
[3] 潘泽如,魏叶红,廖少琴.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负性情绪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9, 40(8):1886-1887.
[4] 宋佳斌,黄媛媛.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J].健康必读, 2019, 000(9):23-24.
[5] 张茹怡.认知护理对耳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影响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 31(5):61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