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中,初中体育课程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教学目标不明确,仅仅是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这导致体育课程的内容相对较少,缺乏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这种状况对学生的全面成长不利,无法充分实施体育强国的理念,急需进行改革,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高品质的教学活动。
一、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资源不足
体育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是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提高体育水平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体育设施相对落后,这就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学校体育场地不足会限制体育教育的发展。孩子们在学校无处可踢球、跑步,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情绪上的不适,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缺乏足够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也会阻碍学生练习体育的兴趣和水平的提高。如果没有足够的健身器材,或场地运动设施不齐全,学生可能会觉得缺乏挑战和刺激感,导致体育项目的吸引力降低。落后的体育设施也会限制学生在比赛中的竞争力。如果学生的训练设施无法与其他学校和比赛场地相媲美,那么就会导致他们在比赛中处于弱势,这也会使他们失去对体育的信心和热情。
(二) 学生素质不同
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习能力确实存在差异,这对于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一些教师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收获不足,甚至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喜好,结合多样化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参与感增强,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其次,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分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体育课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健康意识。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扬和关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从而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 具体的执行策略
(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在新的教育改革的推行和普及下,学生的主导性是否被充分展现,已然变成了当前衡量一门课程是否合格的关键指标。这不只是现代教育的需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最直接的反映。由于这个原因,过去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明显与现代教育的进步不相符。因此,教师需要主动改变思维方式,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换句话说,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实现这些目标。
首先,老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关注激发学生的自尊,使他们明白他们是课堂的核心,持续激发他们的热情,并且主动表述他们的见解。显然,这并非仅限于老师能准确掌握学生的精神属性,也包括老师应该采取公正的方式来面对每一个学生,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拥有充分的勇气去与老师沟通,并且能够表达他们的真实思考。接下来,老师应该擅长捕捉这一时期的孩子们的精神属性,明白他们通常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哪些事物感觉不够,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适应孩子们精神属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唤醒孩子们对课程的热情,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自我探索的方式转变,充分利用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并逐渐使他们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兴趣
重复、单一的教学内容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相应的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擅长创造各种各样的教学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来讲,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着重提升的。首先,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挑选出既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益,又能提高他们兴趣的教学素材,例如,减少一些乏味的活动的重复,例如反复进行广播操和短跑的训练,而应该更多地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例如排球、羽毛球、跳跃、短跑等。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从而使得教学真实地充满活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不断学习并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而且对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都充满兴趣。例如,通过使用竞争性的方式进行短跑训练,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竞争欲望,并能够营造出积极的教室环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再者,利用协作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的快乐,并理解到协作的重要性。另外,我们也采用了如疏导法、磨练法、冷却法等多种策略,它们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发参与,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逐步塑造他们的终身运动观念。最终,我们需要在教学评估过程中,恰当地为学生提供激励,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即刻的肯定,从而保持他们的积极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身为学生榜样的责任和使命包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让学生在愉悦和享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示范动作。教师熟练的动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同样也是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直接参照,他们会去模仿并使自己得到进一步锻炼。此外,在进行示范动作时,体育教师还应该注意手势引导、教学策略的使用,充分考虑学生的体验感受,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比较敏感,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不仅要注重示范动作,还需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行为举止,学生会通过教师的这些细节形成对体育与教育的认知。如果教师在教育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认知方式,能够积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那么学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容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后,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鼓励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注重个性化需求,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热情。只有通过对学生各方面需求的满足,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长的经验,才能使他们在未来进一步坚持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奋斗不息。
结束语
在体育强国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优质的教学设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与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也是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热爱体育、具备优秀体育素养的学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教育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找到乐趣,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