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通过大力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同时,需要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对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以便提高档案管理效率,避免档案资料丢失为后续工作的实施造成阻碍。本文主要分析提高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质量的措施。
1、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体制
社会救助档案作为民政部门档案管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进民政部门的健康发展。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是以国家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为基础,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完成的。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体制是由以下几点组成的:其一,城市社区的居民委员会以及村委会成员需要在职责范围内,主动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其二,县级民政部门以及乡镇街道办事处等需要招收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以便提高民政社会救助档案资料的管理质量,同时对档案资料进行合理存储。其三,需要加强档案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综合公主岭市的具体状况,一同制定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制度依据。
2、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原则
2.1依法原则
虽然民政社会救助属于专业档案,但是其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相关的法律依据。因此需要由国家民政部门和档案局一同合作,制定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在开展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依照标准化的制度要求,促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2.2分类原则
在开展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时,需要对资金发放、审批程序、应用特性等存在共同点的档案资料进行统筹管理。比如,生活最低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其具备可变性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动态的监督管理。在制定此类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制度时,需要根据《关于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的通知》,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难点,制定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档案管理制度。
2.3分级管理原则
在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依据民政部门和档案局的规章制度,促使各级民政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对工作职责和工作范畴进行明确划分,以便增强民政在社会救助档案管理质量。国家民政部门和档案局需要依据公主岭市的发展状况,制定出适合当地救助的指导性文件,同时在救助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监督,县级以下的民政部门和档案局需要分阶段开展档案救助工作,在救助过程中总结工作经验,明确救助档案管理的具体方向。
3、针对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利用、保管与移交的研究
3.1对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利用
由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信息关系到民众的个人隐私,所以只有社会救助档案管理机关和救助主体有查询的权力。假如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或者上级部门要查阅社会救助档案的,需要进行严格遵循相关的查询程序,并按照社会救助档案管理机构的要求,进行规范性查阅。档案管理机构需要加强对社会救助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同时利用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以便实现对档案应用程序的优化管理。
3.2对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移交
档案管理部门对于保管时间较短的社会救助档案,只需要在保管期限到期后依照规定流程,对档案资料进行鉴定和销毁处理。而对于具备历史价值的社会救助档案资料,需要在保管期限已满后,依照相关的档案管理要求进行移交处理,以便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4、加强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4.1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需要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促使其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法律制度的宣传推广,促使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加规范,管理人员可以依照制度要求有效完成档案管理内容,促使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可以自主完成档案整理工作。此外,需要需要加强档案资料整合,应用信息技术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4.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伴随民政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入推进,促使档案资料的数量随之增多,档案内容更加多样化。在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紧随时代发展需求,对管理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利用信息化的民政救助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可以熟练应用信息科技,且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以灵活应用信息科技开展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局需要构建一支专门的管理队伍,以便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且要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突出档案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其次,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其可以相互学习管理经验,为提高社会救助档案管理质量奠定坚实的进出。其三,因为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量较大,所以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便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进而了解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4.3完善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为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科学指导。因此需要对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进行不断完善,以便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隐私性。此外,需要确保管理制度可以贯彻落实,确保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满足制度要求,同时要求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不断细化。
4.4加强低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每分钱都发到低保对象手中
为实施城乡低保,各地普遍建立了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筹措渠道。档案部门应配合民政、财政、审计等部门严格做好资金专项档案管理,严格专项资金核算,发挥档案的监督、凭证作用,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让低保保障对象明明白白地参与到低保工作中来。利用档案管好困难群众的救命钱,确保每一分钱都发到困难群众手中。
4.5加强城乡低保档案的动态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被批准纳入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后,决不是进入了“保险箱”,可以永远享受低保待遇。城乡低保档案管理部门应配合民政部门并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了解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定期审核低保对象家庭经助状况,不断充实完善档案内容,对困难程度缓解且收入水平已在低保线上的家庭,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档案信息,促使有关家庭及时退出低保,停发低保金。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高度重视。其在保障社会秩序稳定、推动经助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增强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于涛,孙玲.浅谈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体制与原则[J].办公室业务,2013(19):105-106.
[2]李沂滨.浅谈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体制与原则[J].办公室业务,2012(17):168-169.
[3]何文丽.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体制与原则[J].中国档案,2010(02):28-29.
[4]胡海.关于如何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途径的思考[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11):119.
作者简介:
李大轩(1978.11--) ,男,汉,吉林省公主岭市,本科,中级,档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