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国的地理环境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人员应结合施工地点的地理环境来进行施工设计。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从而间接地提升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效率。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后,为能使电力系统建设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电力施工单位对于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地对电力工程领域的技术进行研究。
1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阐述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包括杆塔施工、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以及钢筋混凝土浇筑基础部分施工等诸多环节。由于电力施工工程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容易发生地质下陷、下沉,或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倒塌变形等问题,因此基础施工与电路安全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各地区土质地层差异较大,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于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之后,优选施工技术,现场施工中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保证施工质量。例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基础浇筑时,作为输电线路常见的基础技术应用之一,要注意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应用均有细致处理要求。如选用钢筋混凝作为基础材料,注意由于上拔力较大,容易对稳固性产生影响的问题;在基石基础施工中,根据设计要求对杆塔周围的岩石要进行现场勘查,如果发生差异性较大的问题,要立即进行设计变更,严实打孔插筋,灌注砂浆以及承台基础部分岩石结构的整体性十分关键;另外还要保证岩石基础开挖不会破坏整体结构,要求尺寸和位置要进行反复核对,例如锚筋的安装,要保证准确无误后再进行固定浇灌。
2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
2.1施工前期准备不充分
任何工程的施工前期都需做好充分准备,通常准备内容有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相关人员及施工的材料管理。施工设计图纸作为施工的灵魂能为施工人员提供清晰的施工思路,为工程施工提供明确的方向,具体到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能有效减小输电线路被雷电攻击的概率,还能确定施工开展的地点和日期,提升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效率,使工程的整体质量有所保证。当前我国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前的设计图纸仍存在缺陷,设计图纸时所思考问题仍不够全面。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相关人员的操作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由于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地域非常广泛,施工的环境复杂多变且施工过程具备一定危险性,因此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需大量专业施工人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合格的施工人员除拥有极强专业技术外还需有不断学习的思想。
2.2基础技术问题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技术对于工程的开展也起着最为基础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须重视基础施工技术的问题。该技术主要的内容是通过对于杆塔预埋部分进行施工,确保杆塔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使杆塔处于竖直状态,不发生下沉状况。当前基础施工中被运用最频繁的施工方式为阶梯型基础、岩石嵌固基础以及联合基础,这三种施工方式各有特点,在进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面临不同的施工环境将会选择不同的施工方式,在不同地形条件、气候因素的环境中进行施工时应选择最佳施工方式,从而使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
2.3过电压问题
过电压是电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它通常是指正常状态下的交流电压超过了额定值,并且在长时间内维持在这个状态,可能会引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过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电力工程在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提前做好电力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数据以及参数范围等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由于外界环境,没有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导致雷电击中电工设备导电部分时所出现的一个现象,过电压对于电力工程本身的破坏性是非常大的,可能会引发火灾或者电路故障等问题,需要有关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
2.4技术管理制度的问题
在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技术管理制度的欠缺也是导致各类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有关人员没有认识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组织设计工作,有的工作岗位并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对于施工现场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其次,电力工程的技术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它与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现阶段在工程中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管理体系,导致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有着多方面的限制,造成不同程度的隐患,容易引发电力故障。另一方面来说,岗位责任制度、例会制度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缺陷,没有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和规划,导致工作与工作的衔接过程中漏洞过多,这是有关人员应该意识到的问题。
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措施
3.1输电线路的路径选择上,进行路径选择和线路勘查,做好输电线路的整体设计非常关键
从保证输电线路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出发,做好运行质量把控,目标是降低成本、减少线路长度确保线路安全可靠。进行输电线路技术方案设计前期,要求测量人员具有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对于生态环境、地质情况和周边建筑全面采集信息,对比论证优选直线距离短、地形条件好、交叉跨越少的方案。一般在建设能力范围内,选用多种类型的水泥杆;针对塔身容易发生变形的情况,保证拉线与地面夹角保持小于45度,张力值符合设计标准,导线和避雷线的弧垂误差小于2.5%;滑车放线选择轮径大的,确保导线与钢芯的损伤面积少于5%;对于光缆施工,卷盘长度可为3千米左右,弯曲半径在外径的15倍以上为宜,施工中切忌扭结和猛拉;施工中做好防雷措施应用,防治跳闸事故发生;地基施工中多方论证地基基础问题,给予科学共工程结构设计论证。
3.2加强基础技术
基础工程作为塔杆施工的重要内容,它能够使塔杆更具安全性与稳定性。针对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应采用不同的基础工程施工方式。例如,施工场地若选在风化岩石较多的地带,则应采取岩石嵌固基础作为基础工程施工方式,且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对基坑进行掏空处理;而阶梯性基础作为一项传统的技术需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与时间,因此如今对于阶梯性基础的运用已逐渐变得稀少;若工程施工开展地的土质偏软弱,则会导致基坑的开挖工作难以进行,此时应采取联合基础进行施工,但需耗费较多的材料,且施工的操作与其他施工方式相比更加复杂。因此,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基础工程阶段也应注重施工技术的选择,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使施工效率得以提升,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结语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技术的合理应用可节约劳动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规范的施工技术应用和严格的管理措施,不仅提高电力输电线路工程的经济效益,也扩大社会影响力。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合理使用施工技术,全方位提高输电线路施工质量,今后还应加大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韩凤仪.110kV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问题及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5,15.
[2]植康荣.110kV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问题与施工质控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5,11.
[3]聂清涛.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20(14):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