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处于麻醉苏醒期中,会产生兴奋性的躁动动作。当患者处于躁动期间,大多数患者无意识举动,档期意识逐渐恢复以后,患者会对躁动期间的动作毫无记忆,只有少数患者可以回忆起少量的记忆片段,如果患者发生躁动,其会剧烈挣扎,血压以及心率会明显增加,如果将患者的气管导管、输液管、导尿管以及胃管拔除,则会对后续的护理开展的顺利性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病情整体康复效果造成影响[3]。目前,相关研究表明[1]:手术患者通过手术室整体护理联合麻醉护理,可以对其苏醒躁动发生率大大降低,进而促进其后续康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照研究,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于同意书上签字,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x̄±s)[n(%)]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麻醉指征以及手术指征;②无手术操作禁忌症患者;③能够正常沟通,意识清晰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患者;②对麻醉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③合并精神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具体为:患者转送到普通病房,等到其麻醉恢复以后,其头部不可垫软枕,并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将呼吸道所堵塞,此外,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指标,保证尿管、胃管、引流管保证顺畅,等待患者苏醒。
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联合麻醉护理。具体为:①术前宣教:术前,对患者做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自身心理状态,术前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为其介绍麻醉原理以及麻醉过程,并且重点降解麻醉术后感官异常情况,详细阐述术后引流管、胃管以及导管的作用,并且将早期患者出现的管道不适感告知患者,明确告知患者此为正常现象,并要求其做好心理准备,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感以及恐惧感。②术中护理:麻醉药物会使病人血管扩张,降低血流速度,故会产生无氧代谢堆积情况,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术中体位摆放,和患者沟通时,需要注意语气以及态度,保持动作轻柔,做好防寒以及保暖工作;③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以后,帮助患者保持平卧位,防止患者的神经组织、血管受到医疗器械以及不良体位的压迫,保证呼吸道顺畅,并使用约束带约束患者,要求其保持放松,合理调整体位。对存在药物依赖性的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意识进行密切监测,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患者,需要格外重视。
1.3观察指标
①麻醉前、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②苏醒躁动程度:0分表示:术后无躁动反应;1分表示肢体存在轻微躁动,需要予以安慰;2分表示无刺激躁动,想要拔除导管;3分表示存在强烈躁动以及挣扎。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使用X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麻醉前、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情况
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麻醉前、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情况(x̄±s)
2.2苏醒躁动程度比较情况
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苏醒躁动程度比较情况[n(%)]
3. 讨论
手术患者术中,实施麻醉药物期间,是否能够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还不得而知。患者在麻醉后苏醒期,会出现感官异常,因此,如何降低麻醉术后苏醒期焦虑、躁动的发生率,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密切联。术后苏醒期躁动患者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出现各种不合理肢体动作、同时,患者还会发生无意识肢体动作、呻吟、哭喊以及兴奋等异常反应。以上行为均会使患者的循环系统发生波动,升高心率以及血压,从而使各个器官发生并发症。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2]:手术患者通过麻醉后,出现躁动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未对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各类不良反应进行充分了解,并且由于患者没有做好充足思想准备,进而引发各种刺激性的诊疗操作、呼吸障碍以及麻醉药效消失后的各种疼痛,进而使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对于以上患者来说,只有通过开展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方可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相关研究表明[3]: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联合麻醉护理,可以使其苏醒期的各项生命指标得到改善。术前护理人员和患者加强沟通,为其介绍麻醉原理以及麻醉效果,阐述感官异常的主要原因,另外,还可以降低定向力障碍以及躁动的发生率,从而有效缓解不适。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麻醉效果,对其躁动反应进行有效处理,当处于全麻后苏醒期,患者就会逐渐恢复直觉,从而使其伤口发生疼痛反应。所以,麻醉期间,医生需要对其开展阵痛评估,如果有必要,做好充分镇痛处理。对于苏醒期患者来说,麻醉、镇痛以及肌松药物可能会发生残留,患者也会因此出现呼吸抑制和缺乏通气的表现,如果患者发生舌后坠,则会出现呼吸道堵塞。另外,对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气道通畅度进行合理监测,严格按照医嘱给予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手术患者通过手术室整体护理联合麻醉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躁动发生率,其原因在于:术前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术后做好各项密切监测,能够降低患者异常反应发生率,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促进其术后病情康复。采用有效针对性护理,除了对于患者的后续病情康复有利之外,还能够明显降低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4]。
综上所述,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联合麻醉护理,可以改善血压、心率,降低躁动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燕云, 张丽萍. 手术室整体护理联合麻醉护理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14):162-163.
[2]孙晓. 整体护理干预对手术室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麻醉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 28(5):1190-1191.
[3]谢晓玲, 谢丹妮. 整体护理在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 31(8):1225-1227.
[4]罗秀娴, 黄金妹, 孙惠平. 手术室整体护理联合麻醉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8):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