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之思
贾喜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贾喜琴 ,. 基于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之思[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0.
摘要: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体验社会角色、解析社会现象和参与公益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社会责任感;初中: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4.157060
基金资助:

引言: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课程中的一部分,更是塑造学生品格、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意识。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肩负着为社会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的责任,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可以促进他们个人的成长,更能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使命,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引导,学生才能逐渐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意识,从而成为具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策略

1.体验社会角色,增强责任意识

体验社会角色是一种通过亲身参与或模拟不同社会职位和职责的活动,使个体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运作机制、增强责任感和同理心的过程,这种教育方式鼓励人们走出理论学习的框架,亲身体验不同职业与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与挑战,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公民意识、法治观念及民主素养。在《民主与法治》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法庭、学生自治组织选举、社区服务项目等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扮演法官、律师、选民、志愿者等多种社会角色,这些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如何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表达意见、协商解决冲突、参与决策过程,从而深刻体会到每个人的行为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及个人在维护社会公正、促进民主发展中的作用。体验社会角色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策略,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得以实施,通过这些角色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还促进了他们对民主价值的理解与认同,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解析社会现象,明确价值导向

解析社会现象,明确价值导向,是指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通过分析其本质、原因及其影响,引导个体或集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在《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精神特质。例如,通过探讨传统节日的意义、英雄人物的事迹、家风家训的传承等,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元素对个人品德塑造和国家认同感建立的积极作用,也促使学生反思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文化自信,如何在继承中创新,为构建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力量。学生在解析诸如文化传承、国家认同等社会现象的过程中,明确了以文化自信为核心,强调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的价值导向,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识和自豪感,还激发了守护与发扬民族文化精粹的责任感,为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构建一个和谐、有活力且不失本土文化底蕴的社会环境提供了精神支撑和行动指南。

3.参与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

参与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是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重要体现,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还深化了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正如《建设美丽中国》一课所述,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涉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公众参与和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广泛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传播了党的理论和政策,还通过多种形式的宣讲和实践,如“宣讲+服务”、“微宣讲”等,增强了民众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党爱国情感。此外,少先队组织的学雷锋活动,通过植树、垃圾分类宣传等环保实践,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和志愿服务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少年力量。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教育宣传、社区服务、扶弱助困、文化传承、公共环境保护等,都是践行社会责任、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方式,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更是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希望未来,教师们能够进一步深化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涵,为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议忠.善捕教育契机,巧播“责任”种子——基于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之思[J].新课程,2020(36):115.

[2]傅建清.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73+17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