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法治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的社会责任
孙思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思婕 ,. 谈法治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的社会责任[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1.
摘要: 法治是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的基石,而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渠道,在法治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片面性和舆论炒作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了法治精神的传播和社会舆论的公正性。因此,强化媒体自律与规范、推动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本文将对此展开深入探讨,探寻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法治新闻;热点事件;社会责任;媒体;报道;监督
DOI:10.12721/ccn.2024.157061
基金资助: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在社会治理和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媒体报道中的片面性与舆论炒作现象时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种现象不仅可能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挑战着法治精神的传播和弘扬。因此,怎样强化媒体自律与规范,以及推动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为促进公正客观的法治新闻报道贡献力量。

1.法治新闻热点事件报道的社会责任概述

法治新闻热点事件报道的社会责任是媒体在报道涉及法律、司法和行政执法等领域的热点事件时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客观报道事实、保持公正立场、全面呈现事件背后的多重因素,并积极引导公众理性关注和舆论引导。在面对法治新闻热点事件时,媒体应以事实为依据,避免片面报道或引导性报道,而是要全面反映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媒体还应该抵制虚假报道、舆论炒作和过度渲染,以免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稳定。这意味着媒体在报道法治新闻热点事件时需要更加尊重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对待事实核查,切实履行起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理解和关注法治事件的责任。

2.媒体在法治新闻报道中的问题和责任缺失

2.1媒体片面报道的问题

媒体为了引发关注获得流量而对法治新闻事件进行失实或片面化报道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人人都是记者”的今天。曾经被称为“点读机女孩”的高君雨账号发布“库存生病视频”一事就是个典型的案例。此前,高君雨在其账号发布的视频中称自己得了罕见脑瘤,并更新了多条视频,记录治疗经历。3月10日,她的社媒账号突然发文,称“小雨发烧了,状态不稳定,又进了ICU”,随即这一话题也登上热搜,多名网友留言祝福,希望其能度过危机早日康复。然而很快,就有网友指出高君雨视频中人员的穿着与当下季节不符,因此质疑这是“库存视频”。而后经核实,相关视频确为2023年9月拍摄,2024年2月开始剪辑制作,被MCN机构配以近期发生的文字描述发布到网络。这是一起典型的失实新闻事件,将库存视频当成近期视频发布,具有明显的误导性,这不仅践踏了公众的信任、同情与善良,同时也违背了媒体应当遵循的客观、公正和全面的原则,扰乱了网络信息环境。

2.2舆论炒作影响公平公正

舆论炒作是法治新闻报道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它对于公平和公正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媒体可能会过分渲染某些法治事件,以获取更高的点击率和注意力,甚至制造话题,进而引发热议。这种行为会导致舆论失衡,使得公众不再客观和理性地对待事件,而是被情绪所左右。例如在“刘学州寻亲”事件中,新京报在其发布的报道《男孩寻亲成功后被生母“拉黑”,生母回应》中,没有客观报道事实,成功使大众舆论偏向刘学州生母一方。报道中提到其生母称“曾借钱给孩子去三亚旅游”“刘学州多次要求生父母为其购房”“刘学州威胁生父母分别离婚”,引发了后续网友们对刘学州的大规模网暴,违背平衡报道的原则,让网友对当事人产生偏见。这会对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为舆论的失衡会影响法院的独立判断,也可能对案件受害者或涉案当事人造成额外的压力和伤害。舆论炒作不仅容易影响法庭审判的客观公正,也容易导致社会对事件的过度关注,最终可能会产生极端或不良行为,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3.加强媒体自律与监管责任

3.1强化媒体自律与规范

媒体自律与规范是保障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重要手段。强化媒体自律与规范需要建立有效的自律机制,包括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准则、加强内部管理程序、建立专业的编辑机构,以及制定详细的新闻报道规范等。媒体应该坚守新闻职业道德,遵循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本原则。对于法治新闻热点事件,媒体应加强对事实的核实,不以偏颇的立场曲解事实真相或仅报道某一方面,而是应该全面客观地报道事件的多方观点和各种相关信息,使公众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事件,并为他们提供平衡、客观的新闻报道。媒体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包括加强对新闻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提高他们对法治新闻报道的认知水平和专业知识,促使其更加理性客观地进行报道。另外,媒体还应加强审查与监督机制,对违背职业道德准则和引导舆论的报道行为进行惩罚和纠正,确保新闻报道合乎规范。媒体应建立独立的编辑机构,确保信息和决策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从根本上杜绝片面报道和虚假报道,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此外,针对特定报道事件,应制定专门的新闻报道规范,明确在法治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报道的内容形式、呈现方式和观点表达,确保报道不偏不倚、客观中立。强化媒体自律与规范需要媒体界共同努力,建立切实可行的自律机制和规范体系,全面加强对法治新闻报道的管理与监督,以求报道更加客观准确、公正合理。

3.2推动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推动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是确保媒体报道公正客观的关键所在。政府监管应当强调监管部门作为媒体报道的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和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方式推动媒体依法合规进行报道。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对媒体不良报道行为的界定和处理程序,以此作为约束与规范。此外,政府机构应加强对新闻报道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纠正和惩处违反报道规范的行为,提高媒体自律性。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严重违规的媒体进行严厉处罚和公开曝光,以震慑其他媒体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维护了媒体报道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另外,政府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如新闻报道质量抽查,不定期暗访等,以及设立投诉举报渠道,接受广大公众对媒体报道的监督和检举,使媒体有所顾忌地供独立报道。与此同时,社会监督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传统媒体和新兴社交媒体均可成为社会监督的平台,公众可以通过言辞的表达、举报和监督举措等方式,对媒体的不良报道行为进行批评和曝光。这种舆论的集中态势对于促进媒体正常自律至关重要,可以有效规范其舆论导向,确保报道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推动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是弥补媒体自律与规范的不足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加强对媒体报道行为的监管与处罚力度,社会应积极参与舆论监督,合力维护法治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结束语

在推动媒体自律与规范、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合作,确保法治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只有通过媒体自身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才能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事实、更加客观公正,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希望在共同的努力下,我们能够建立起健康、理性的新闻舆论氛围,让法治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播与践行。

参考文献

[1]王昕.建设性新闻理念下民事法治新闻的议题建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23.

[2]张宇春.略论法治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2):194-196.

[3]黄高才,黄伯君.谈法治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的社会责任[J].新闻前哨,2020(03):40-41.

[4]范玉吉,杨心怡.叙事学语境下的热点法治事件报道技术[J].编辑之友,2017(11):52-56.

[5]郭北晨.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商业网站法治新闻传播研究[D].郑州大学,20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