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工影响天气是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等目的的活动,这是一项重要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手段,在降低和减少北票市气象灾害及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乎着北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
1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性
北票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区,地处低山丘岭区,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周高、中间低,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点,海拔200~1074m。北票市为北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为8.2℃,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1.1℃,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4.7℃。北票市气候条件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繁殖,主要粮食作物玉米、高粱籽粒饱满,品质优良,远销华南、西北和西南地区;盛产以荞麦、红豆、绿豆、黑豆为主的小杂粮,质地纯净、营养丰富,保护地蔬菜种植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特产天鹰椒皮厚、颜色深红、味道纯正,深受日本、南韩、美国等客商青睐;由于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北票市苹果、梨、葡萄等水果色泽鲜艳、酸甜适度,果香浓郁且便于储藏。
但北票市年内降雨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集中的7-8月极易出现暴雨洪涝灾害,而降水偏少期又容易引发干旱。加上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春末及夏季发生大风冰雹短时强降雨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可能性也很大,每年的4-10月为降雹期,以6-8月出现频繁,可占全年总降雹日数的70%以上,其中6月出现的日数最多。冰雹出现时,常伴有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衍生次生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
因此要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责任,重视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意义,服务民生,注重防灾减灾,大力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作为气象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
2人影工作在北票市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013年北票市成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政府管理人影工作职能更加明确,组长由主管副市长兼任,小组成员包括财政、气象、农业、水利、林业、通信、电力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时将北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和气象局年度工作考核目标,确保北票市人影工作顺利开展,切实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保驾护航。
2.1 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是通过对天气过程和云结构进行预测监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正确的作业方案,对不能产生降水或降水效率较低的云层选择最佳的时机部位进行催化,实施增雨作业。春季北票市多大风天气,是森林火险高发期,大风天气不利于土壤保墒,土壤化通后墒情骤降,4月也是开展植树造林的最佳时期,根据土壤墒情监测情况及春季气候预测,制定科学有效的人工增雨服务方案增加生态降水,主要是降低森林火险等级以及确保春耕生产和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夏季依据汛期气候预测和天气特点,加强与农经、林业、水利等部门沟通和会商,保证汛期安全下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以增加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秋季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目的是防秋吊,增加封冻前土壤含水量以及库塘蓄水量。
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北票市气象部门在出现旱情期间,密切监视气候变化情况,加强天气预测预报,做好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决策气象信息的同时,全力做好人工增雨工作,加大人工增雨工程建设,抓住每一次的天气过程,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尽力的增加有效降水,缓解旱情,为抗旱保民生保秋收作出贡献。如2021年5月,北票市降水持续偏少且分配不均,气温偏高,大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大田作物枯黄萎蔫,5月27日北票市 气象局提前做好作业准备,通过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8日北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雨,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用下,平均降水量达到13.4mm,单站最大降水量29.8mm,很好的改善了土壤墒情。
2.2 人工消雹
进入汛期后,北票市强对流天气多发,虽然冰雹危害不及干旱范围广,但其形成和发展快,常给局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导致粮食颗粒无收、果品绝产等。人工消雹就是利用高炮或火箭对空中可能产生冰雹的云层撒播足够的碘化银催化剂,产生大量冰晶迅速形成更多水滴或冰粒,减少或切断小冰胚的水分供应来抑制雹块增长,或使小冰粒在变成大冰雹前就降落到地面,从而达到防御冰雹的效果。
2.3 人工消雾
人工消雾是用人工影响的方式向空气中喷洒液态氮,使气温继续下降,让空气中产生冰晶,冰晶与水汽共存时,雾中的水汽会迅速凝结到冰晶上,抑制水滴和水汽增长,达到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北票市降水不多易发生干旱,因此大雾天气不多,为数较少的雾天气一般出现在12月-1月,而且最容易在清晨出现。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等形成的雾霾天气出现时,可充分利用人工消雾作业,尽可能的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
3 人影工作发展建议
3.1 强化人影工作服务水平
继续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为农服务作业,不断提升人影作业技术,同时加强气候预测,及时做好旱情调查,制定增雨作业启动标准,充分利用飞机、火箭、高炮、地面碘化银等作业方式间的互补优势,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和防雹作业,深化流域水库增蓄水作业服务。围绕着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液氮增雨(雪)及消雾霾实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立应对森林火灾、突发空气污染等事件的人工增雨应急作业机制,切实做好应急与保障作业服务,并围绕园林、绿地、森林、湿地等水源涵养的需求,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专业服务。
3.2 建立高素质的人影技能人才队伍
紧紧围绕现代化生产和气象防灾减灾需求,提升科技创新,引进专业复合型的技术人员,加强从业人员学习培训,不定期进行实战演练,使其掌握最新技术信息,灵活运用科研技术,塑造出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并通过实际操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使气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出现代化科研技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防灾减灾服务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仅可以为农业增雨(雪)缓解旱情及降雹减灾,也是保障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必须重视人影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找出不足,紧贴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人影作业技术体系,建立作业安全保障机制,提高人影作业水平,提升作业效益,确保人影工作的及时、安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鹏飚.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分析[J]. 湖北农机化,2018(10):60.
[2] 李普庆,李抒泽,刘安然,等. 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能力建设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9(21):104-105.
[3] 刘颖. 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J]. 乡村科技,2019(3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