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必须重点考虑的环节,而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作为能够提高农药利用率,加强病虫害防治能力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情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有必要对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以此来促进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不断发展。
一、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现状分析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施药是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而植保机械则是施药期间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已经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就目前而言,我国平均每年使用的农药折算成为原药,大约会消耗20~30万吨,大量药液进入农田,如果没有匹配与之相符的施药技术,就将会严重影响到施药效果[1]。我国当前植保机械大致可以用三个75%来进行表示,即75%以上的机械设备属于手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的75%属于老式设备,老式设备的75%带有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我国植保机械检测机构每年都会对植保机械设备进行抽检,设备质量合格率通常会在50%~65%之间。正是因为植保机械设备相对较为单一,因此制约了施药技术的持续发展。而且因为喷雾器的性能限制,很多地区都在沿着大容量喷洒,施药量的增加不仅难以保障防效,还将会影响到农药的整体利用率,并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除此之外,个体农户因为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所以在施药时经常会出现随意性过强的问题,约有41的农民为了获得更强的药效,会在打药时使用高于农药使用量的药物,过量使用农药所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药物中毒的情况发生。
二、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问题分析
(一)植保机械产品结构单一
植保机械的种类有很多,但是我国生产的植保机械却相对比较单一,由于很多农户已经适应了喷雾机,所以很少会主动选择接触其他的植保机械。与此同时,植保机械产品种类单一还会体现在销售种类中,多数农户所采购的植保机械均为手动机械以及各类小型化农业机具,种类单一的植保机械不仅无法支撑农业领域的长期持续性发展,还将影响到施药技术水平的进步。
(二)技术水平偏弱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各种高新技术的出现让植保机械性能得到了显著优化。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具有高新技术的植保机械设备进行了全面普及,我国虽然在尖端技术水平上已经逐渐接近了其他发达国家,但是在高性能植保机械设备的普及上则相对较弱,这也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施药技术受到了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技术水平想要提高,不仅依靠高新技术的全面推广,农户自身的眼界与意识同样会影响到机械设备与施药技术的普及效果。
(三)植保机械施药技术规范尚未健全
由于农药本身便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因此很多发达国家对农药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废弃农药以及农药容器的处理同样有着明确规定。而在我国的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发展中,相关技术规范却尚未健全,这将会影响到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发展。据统计,我国农业种植平均每公顷的用药量是日本的1/4,是德国、美国的1/2,然而农业种植后的农产品残留物确是这几个国家的两倍以上,这正是农药利用率不足的一种表现。只有进一步完善施药技术规范,才让农药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2]。
(四)植保机械与施药领域的行业标准不完善
植保机械与施药能力息息相关,只有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来完善现行的行业标准,才能让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需要注意的是,植保机械性能的提高将会促使施药水平得到进一步优化,正因为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所以当行业标准存在问题时,就将会导致市场上的植保机械质量以及施药技术的普及出现问题。例如当植保机械监管力度不足时,就无法确保植保机械一定能够在农业种植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进而影响倒是植保机械的施药效果。
三、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优化市场产品结构,加强植保机械普及与宣传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重要农作物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满足各地的农产品种植需求,就应该打破以往植保机械市场单一的问题,通过针对地区需求开发针对性较强的植保机械产品,可以显著提高农产品的种植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植保机械的使用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很多基层农户往往并不会直接接受全新的植保机械设备。所以应该在农村基层加强对植保机械设备的宣传与普及,并辅以设备“短期租借+专项培训”的服务,以此来让农户逐渐意识到植保机械优化所带来的好处。除此之外,植保机械还应该匹配相对应的施药技术宣传,通过找到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农作物的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可以让当地农业种植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二)强化植保机械技术水平
高性能植保机械设备普及率不足是影响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国在借助高新技术研发植保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对高性能植保机械设备的普及。诸如静电喷雾等技术都可以在研究中不断压缩成本,进而提高植保机械设备的普及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植保机械技术水平,还应该在研究过程中不断针对流量、压力等传感器元件进行优化,必要时还可以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来建立植物、病虫害数据库,以此来提高植保机械与施药时的针对性,降低病虫害等问题对农业种植所造成的影响。
(三)健全植保机械行业技术规范
植保机械以及施药技术为了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规范市场规范,以此保护农业种植人员、消费者、商户等主体的合法权益。由于我国的行业规范尚且有待完善,所以必要时可以结合其他发达国家的规范来完善国内规范,然后结合行业规范的实际推行情况来不断调整规范中的细节内容,以此来让国际规范与国情对植保机械的需求相结合。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植保机械技术体系,并严格执行推广鉴定证制度,如果没有获取许可证,则植保机械产品无法开展推广、销售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重点打击劣质产品,以此来建立有秩序的植保机械市场,并结合年检制度来进一步加强植保机械管理,进而让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3]。
(四)完善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标准
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紧密相连,通过围绕设备与施药技术建立行业技术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利用率并强化病虫害防治效果。在完善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应该对植保机械的的农药利用率以及施药环境污染进行限制,通过将施药带来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施药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技术标准中明确植保机械监管、检测等标准,以此来辅助植保机械作业的正常开展。
结论:总而言之,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是支撑我国农业领域不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问题对策进行分析,可以助力植保机械得到普及,并让基层农业施药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相信随着更多人意识到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价值,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将会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孙乃军.如何优化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4):19-20+232.
[2]何雄奎.高效植保机械与精准施药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22,49(01):389-397.
[3]范力更.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