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业余训练可持续发展研究
孙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林,. 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业余训练可持续发展研究[J].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251.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田径运动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作为众多体育项目的基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能有效地促进相关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升,对于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田径运动;业余训练;可持续发展;研究
DOI:10.12721/ccn.2024.157251
基金资助:

引言

田径运动可细分为大量的分支项目,基于不同项目的特点与差异,在运动实施的方法与技巧上也有一定差异。但相同的是,田径项目对于运动者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要在田径项目竞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力量以及高度的稳定性,而想要实现这些,就必须加强训练,但是训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排除干扰因素,因人而异地展开针对性训练,才能有效地提升田径项目教学质量。

1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业余训练的特点

田径运动业余训练周期性长。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运动也深受影响,例如:许多省份每年一次的学生运动会或田径锦标赛普遍延期举行、全国学生田径锦标赛参赛人数骤减等,这些都意味着运动员比赛机会减少,许多运动员经过长期的训练,却得不到大放异彩的好时机,在此期间有的运动员甚至错过最佳比赛年龄,同时也对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造成了巨大阻碍。高校田径运动业余训练选拔的大多数学生都是零基础入门,导致高校在开展田径训练时需要从基础技术入手,教练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从零基础到参加田径比赛往往存在训练周期长的特点,运动员想要取得优异成绩,使竞技能力得到提高,除了需要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也就是说运动员需要长期的专业运动技能训练,且运动员存在一个黄金年龄,各项赛事的推迟使得许多普通高校业余运动员状态受到影响。

2影响学生参加田径业余训练的原因

有的学生认为参加田径训练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毫无帮助,觉得参加田径业余训练毫无意义,他们缺乏对田径运动和体育训练的正确认识,没有意识到参加田径业余训练其实也是一次成长过程,田径业余训练队这一个大集体,就像是一个小型社会,既有同伴间的互帮互助,互相鼓励,也有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互相激励,相互竞争;既有温暖的关心,又有残酷的竞争。学生在参加训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永争第一的竞技精神对其在以后步入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他们更应该选择参加田径业余训练,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重要的是,不论坚持参加田径业余训练还是参加其他类型的体育锻炼都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从而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体育锻炼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学生认为田径业余训练枯燥无味,他们对于田径运动的认识就是不感兴趣,从来都不关注田径运动,甚至体育运动,所以,他们觉得田径业余训练枯燥乏味,没有乐趣,相比于参加田径业余训练,他们更愿意选择其他活动来填充自己的大学课余时间。

3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业余训练可持续发展研究

3.1强调体能训练与专项有机结合

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业余训练中体能训练更注重与专项技能有机结合,更多的提高专项所需要的素质。树立以速度能力为核心的训练理念,100m挑战人类的速度极限、马拉松及50km竞走挑战人的耐力极限;树立以高度为核心的训练理念,跳高与撑杆跳高挑战人类征服高度的极限;树立以力量能力为核心的训练理念,链球、标枪及铅球等挑战人的力量极限。体能运动训练手段应更加接近比赛的专项动作模式,例如:利用橡皮带模仿跳高跳远起跳调结合的动作模式;练习运动员向后或向前牵拉腰部的情况下快速向前蹬地、摆腿的能力;利用瑞士球增加跳高运动员杆上空间感等。运动员应根据田径运动项目特点发展适合专项的体能,只有专项与绝对体能力量相结合才能发挥优势,提高运动成绩。同时,普通高校业余田径运动员训练的运动负荷决定着训练成果,教练员们逐渐意识到训练定性化和定量化的重要性,运动训练的定性化和定量化是对训练过程中目标训练、技术训练、加速训练、运动负荷等各项指标的一种科学界定。科学定性将决定采用何种训练手段与训练方法来达到实际效果,而训练的定量化是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业余训练时,教练员应注意运动负荷的定性化与定量化的结合,选择适当负荷,才能事半功倍。

3.2加强高校田径课程对中学业余教练员实践学习执教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写教案的能力培养是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完成,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竞赛裁判能力培养主要通过田径裁判的考证和校运会上进行实践。技术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纠错等练习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每一节田径实践课都可以学习到每一个田径项目的实践知识,教学生技术动作,该如何练习。高校教师安排每一位学生实践,该如何当一名田径教师,培养学生业余训练。技术课中,技术练习对学生的队列队形口令、组织教学和语言表达、讲解等教学能力有一定的培养。当外出实习时,上课所学的知识都能灵活运用,不管是上课还是训练都能发挥所学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体育教学工作,在实习期间有教师的细心指导,在实习学校安排实习考核,撰写教案、说课和模拟上课等。但是说课这一内容培养较少,说课是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基础实践,说课是学生未来当体育教师的基本技巧,应当加强培养学生说课技巧。

3.3建设高校社团以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过程中,需要带动的群体更多的是非体育专业的人群,这类人群中有许多身体素质极佳,但缺乏专业指导的人;有热爱田径运动却技能得不到提升的人;有对田径运动半知半解,未产生过多依赖的人。而这一部分人正是壮大田径运动、传播田径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最庞大的队伍。在高校当中,这支队伍就是田径类的社团。在高校的社团当中,往往由某项特长突出的一小部分人组织并且运营,在社团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需要更多专业的知识进行引领。现阶段,高校中的田径社团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综合性的田径运动社团,也有田径中某一具体项目的社团,如马拉松社团、竞走社团等。针对社团的发展和对田径运动的普及,田径专业的课程应该在进行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受众群体不同的特点进行课程的设计,高校中应当考虑到非体育专业的社团中对体育运动知识的渴望。田径作为运动的基础项目,更应该多开设一些公开课,指导社团中的学生,再由这部分学生将所学的田径知识通过个人展示和群体力量传播给更多的普通学生和普通社会群体,为实现全民健身提供更多路径。

结语

体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普通高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业余田径运动又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分支,发现普通高校业余田径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普通高校业余田径打开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为我国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选拔奠定基础。总而言之,当下普通高校业余田径运动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坚持系统化观念,以保障田径运动训练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为体育强国助力。

参考文献

[1]施亚菊.论学生体育参与动机的培养[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1).

[2]吴岩.对学生体育参与动机心理因素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19(02).

[3]刘亚辉.关于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活动的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0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