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较常见,实施过程简便,安全性强,但难免存在药物流产不全的情况,不得不实施清宫术,将子宫内残余胚胎组织清除[1]。清宫术的特点决定了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并发症,需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优质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从心理、生理等层面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指导,使患者的舒适度提高,帮助其尽快恢复[2]。本次研究选取病例详细介绍优质护理在药物流产不全清宫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自2021年8月开始,至2022年8月结束,一共选取本院82例药物流产不全清宫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对照组年龄范围22-41岁,平均(31.52±1.34)岁;药物流产后出血6-18天,平均(12.32±1.18)天。观察组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42岁,平均(31.54±1.29)岁;药物流产后出血7-18天,平均(11.59±1.47)天。两组一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向其介绍手术方式、原理、注意事项,提示其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注意患者隐私保护。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如下:①心理护理:药物流产不全使患者出现担忧、恐惧等负性情绪,术前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向其介绍清宫术原理、优势,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确保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及各项护理操作。②围术期护理:药物流产不全可能会引起出血,导致患者的抵抗力下降,还有感染风险。手术操作过程中坚持无菌原则,对宫颈损伤进行预防,并对阴道出血量、颜色进行观察。及时为患者止血,将残留、内容物组织彻底清除,并保持动作轻柔,以免造成宫壁破裂损伤。术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观察其是否存在腹痛、急性出血情况,适当使用抗生素,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提示患者1周后复查。③健康宣教:主动向患者介绍清宫术实施过程,增强患者对药物流产不全及清宫术的认知,使其了解清宫术的优势,从而积极配合。
1.3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统计腹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例数,率以百分数形式显示。
②舒适度:评价工具为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3],由心理精神(10题)、生理(5题)、社会文化(8题)、环境(7题)构成,单题4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越舒适。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3.0版本统计学工具处理。计数资料(并发症)通过(n,%)表示,χ²检验;计量资料(舒适度)采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数据之间差异标志。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两组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如表2
表2 两组舒适度比较(x̄±s,分)
3讨论
数据显示[4],药物流产成功率高达95%。药物流产具备无创、疼痛小等优势,还能避免负压引流所致的子宫穿孔、剧烈疼痛情况,但如果药物流产不全会导致阴道出血,引起子宫内膜炎等,需及时进行清宫术处理。清宫术即我们常说的刮宫,在手术过程中,预先扩张子宫,再使用刮匙将残留胚胎刮除[5]。该过程中,需搭配科学的护理模式,便于患者尽快恢复。常规护理的缺陷在于护理内容、方式单一,忽略患者的主体性及心理、精神诉求,有效性不强。优质护理始终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的主体,强调从心理、健康宣教、围术期护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指导,确保其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其疾病认识,这对手术顺利开展非常有帮助。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较对照组的21.95%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在药物流产不全清宫术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控制并发症,并使患者的舒适度提高。
综上,将优质护理用于药物流产不全清宫术患者,效果显著,过程安全,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说明该护理模式有效,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蒋海燕.对中期妊娠引产行清宫术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体会[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9,6(13):2.
[2]王化春.药物流产不全患者行清宫术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28):5-6+9.
[3]谭剑.去氧孕烯炔雌醇对药物流产不全行清宫术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11):4.
[4]杨丽丽.醋酸甲羟孕酮与清宫术治疗药物流产不全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20, 27(21):1.
[5]宋悦,邓庆珊,詹新林.消癥净宫汤与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药物流产后不全流产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4):3.
作者简介:候鹏(1995-),女,工作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学历:大专,职称:护士,研究方向:清宫术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