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安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丰富学生对安全这一概念的理解。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对自我的关注,认识到身体素质提高与身体健康更重要,只有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参加更有效率、更有难度的体育项目,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促进他们的思想素质的发展。
一、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21世纪之初,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非常迅速,因此,开展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日常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老师们要不断地反思与研究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与教育技能,丰富自身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生命安全观念。只有让学生了解到生活健康对自己、家庭、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们才会主动地参加必需的体育锻炼。因此,教育家们建议把生命安全的教育思想融入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之中,在学校中设置特殊的安全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然而,当前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观念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二、小学体育的安全教育策略
(一)多方引导,形成科学的认知
传统的应试教育过于重视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体育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社会、学校都开始关注素质教育,而体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小学在体育教学中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这极大地影响了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开展。包括很多学生父母对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体育教学和体育安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为此,必须从多个方面对学生、学校和父母的教育理念进行转变。在小学体育安全教育中,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如宣传、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安全教育理念。除此之外,还应该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小学体育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科学有效地把安全教育渗透进小学体育课堂。首先,小学体育教师应精心备课,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把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去。此外,教师应增强预见性,对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教学环节进行预见,做到心中有数,及早预防,才能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其次,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对学生目前的身体素质及动作技术水平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由于不合理的运动时间和强度而对学生造成伤害。只有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防止学生带着伤、带病去上课,从而导致更严重的伤病和其他不安全事故。最后,体育课安全事故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上课前认真检查场地和器材,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小学体育的安全组织管理策略
(一)加强组织管理,保障体育活动安全
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保证学生体育安全的重要途径。在课前,老师要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体育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能加快血液循环,让肌肉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增强力量,增强弹性,为正式活动做好准备。从生理、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有效地预防或避免运动损伤。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时刻关注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学生置于自己的视线之内,对课堂的管理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发现和处理;课堂组织要科学合理,课堂管理要严谨规范,课堂秩序要井井有条,使学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
(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教育制度
制度是一切活动得以开展的行为规范,只有建立合理的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小学体育安全教育中,同样也要有规章体系。要使学校的体育安全教育得到更好的引导,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所以,为了达到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体系。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却发现,70%以上的小学都没有建立起体育安全教育体系,这就为学校的体育安全教育埋下了隐患,同时也加大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难度。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规章制度,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责任和义务三个方面综合引导学校的体育安全教育。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推动体育安全教育的开展,提高师生的积极性,既要有约束,也要有激励,让小学体育安全教育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加强应急急救知识培训
组织体育安全应急演练,让学生和教师掌握基本的安全急救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应掌握运动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尤其是常见损伤的急救与治疗。如摔伤、鼻出血、戳伤眼睛、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休克等情况,都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避免事故的扩大。在课堂上,体育教师在遇到学生突然受伤的时候,要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并引导一些同学参与到紧急救治中去,这本身就是一次应急救援演练,身临其境,亲身经历,可以让学生们对安全的急救知识有一个更加丰富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急救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深度挖掘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避险逃生能力。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跑、跳、前滚翻、平梯等运动项目来提高自己的逃生避险能力。在体育教学中,通过队列训练、体操练习、体育游戏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精神。
(四)强化家校合作
体育安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安全教育意识。教师应该积极地和父母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向父母提供一些安全知识,比如在遇到突发自然灾害(地震、水灾、泥石流等)时,应该怎样自救,怎样和别人一起救援,以此来培养父母的安全意识,在家庭里营造安全教育的气氛。另外,提高学生父母的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在家庭教育中也能发挥独特的魅力,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增强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理论,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降低校内校外的不安全事故,以此推动学校和家庭的安全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以安全为根本,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体育老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确保高效率,让学生们在体育教育中真正地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获得康健的身体,快乐地上好每次体育课。
参考文献
[1]喜赵.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探索 [J] 小学体育,2020.
[2]叶伟锋.小学体育安全教育及体育活动防护手段 [J] .灌篮,2019 (10) :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