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来看,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政府在国家层面都给予了电力工程产业大力支持,并在实际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工程实例来看,过去的经济体制影响较深,施工方案资金需求较大,工作效率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在一定程度给电力工程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电力计量中的项目管理需要综合企业各方面的内容,根据工期要求做好内部规划。合理控制工程进度,推动我国现阶段电力建设的稳步发展。结合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入手,不断创新和改革,工作中抓住重点,不断提升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建设水平。
1电力计量中标准化管理的优势
1.1电力计量技术标准化优势
第一,电力行业与时俱进,在电力企业中需要用到的设备,也需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更替,用新的计量设备来淘汰传统老旧的电力计量设备是一定的结果。同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各大行业中纷纷将该项技术投入使用当中,而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对于电力计量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来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电力计量设备要做到标准化安装和使用,以降低在建立计量工作中出现的计量误差等问题。因此,在电力计量技术中,首先要求电力计量设备的标准化,能够保证电力计量工作的准确和安全性。第二,在电力计量工作后的计量,结果检验和设备检验过程中会用到一定的检验工具,检验工具的标准化是保证电力计量工作检验是否合格的基础也能够,对于供电企业所用到的电力计量设施进行统一标准的维护,因此,对于电力公司的检验工具的标准化,能够促进电力计量的标准化作业。上述提到的电力计算设备的标准化,在普通电力计量的管理中,具有应的优势,首先电力计量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工作,并且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电力计量过程中需要通过结合当前的现状和一定的经验手段来调整管理方式,丰富计量电力和管理的方式。其次,电力计量设备的标准化能够将自动化技术更大程度地运用到电力计量工作,这意味着能够大大减少电力质量工作的危险性,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能够保障电力计量设备的维修工作等。
1.2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优势
电力计量管理方面的标准化应用首先需要的是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并且按照要求贯彻落实在店里尽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以及结尾的工作中需要有一套原有的管理规范来,确保店里计量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贯彻管理标准化,还需要电力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将各部门的工作协调管理,加强信息的高速传递,能够大大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最后一点如上文所提到的要建立企业内的检验制度,对于电力计量工作的结果,检验和设备检验工作必不可少这项工作能够保证将电力计量的误差降到最低对于未达标准的计量结果需进行重新计量工作,并以此来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还能够加强管理机制的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电力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电力计量工作中现存问题
2.1管理效率低问题
目前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管理模式有很大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设备材料供应、设计、现场设备调试、项目施工等方面的制约。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员工的相互监督和协调,必须要对员工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并做到在工作交接和工程检查时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这样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在电电力计量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工程的安全质量不能由专人进行负责及管理。如果经理协调和管控方面的能力较弱,就有可能造成项目的建设周期延长,管理费用不断增加,导致企业无法及时获取应有的效益而造成经济损失。目前电力企业工程施工的招标和实际项目施工管理不由一个部门负责,导致产生施工问题或质量问题时,项目单位对供应商的制约和处罚有时难以有效执行,部分供应商或施工队因为已经应标而有恃无恐,在供货或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态度傲慢,不积极配合项目工作,造成电力计量的问题。
2.2电力计量环境问题
电力计量工作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夏季温度
较高,用电表所处地区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到用电表的工作状态,造成电力计量的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冬季气温较低,北方严寒也会影响用电表的工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计量结果一般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3电力计量人为问题
在计量工作过程中,无法达到计量设备的标准化安装,在计量过程中,也无法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造成计量设备的不规范,安置对于计量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在用电表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可能会造成后期计量,用电量工作中产生一定的误差。计量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计量设备无法满足精确的,电力计量工作就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3标准化管理的应对策略
3.1引用项目管理服务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电力计量管理采用管理服务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建议结合电力企业的行业特点,对电力计量管理服务模式合理升级,并引入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服务模式的项目管理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阶段和建设阶段。在早期阶段,业主可以委托建筑师、资询工程师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同时详细规划施工的主要内容,对项目进行全方面评估立项,再进行设计,然后准备施工招标文件,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在建设阶段,业主授权建筑师、咨询工程师进行管理,要求承包商应对施工项目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管理,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协调施工过程中需要其它部门或供应商配合的部分。
3.2电力计量工作环境
上述提到的人为原因造成的电力计量,误差,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化电力计量操作规范和监督管理措施来进行对于电力计量过程中的工作人员的操作加强规范性。对于上述提到的外界环境,尤其是温度对用电表工作的影响,在气候较为恶劣的地区,需要采取用电表的标准化防护措施,保障用电表在冬季严寒或夏季酷暑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准确保质保量的工作。
3.3企业检验工具标准化
除上述标准化策略以外,还需对电力计量中所运用到的检验工具进行标准化管理在电力测量的工作前期中期和结束后都需对检验工具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电力计量工作的精确性降低误差。同时,还需要推动先进电力测量技术的开发和投入使用,立足于电力企业各部门的现实情况,推动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统筹工作,尽量发展更多的先进技术,运用到电力测量工作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中的电力计量中,采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是当前电力企业中最科学的管理方式,通过标准化的管理,能够大大增加电力计量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并通过这种方式加强电力企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其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力,更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瀚鑫.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与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6):231.
[2]赵罡,王炎,杨海波,史艳姝.供电企业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7):396.
[3]李狄.供电企业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7):218.
[4]费雪丽.供电企业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