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在大部分现代企业中,管理程序包括项目管理、资金和费用的收取、投资审查以及其他一些事情。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相关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就难以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理性的决策。这也有助于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现状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企业的有效运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金融风险进行了有效地控制,并建立一个完善系统来保证公司的资金安全。此外,企业内部人员也能增强对风险的防御力,并能及时发现风险,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用相应的方法来解决。
2.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内控制度的执行
一是对资金的管理不到位;由于其自身管理的缺陷,使得其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出现了诸如没有做好应收、应付款项长期挂账的整理工作等问题,使得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着诸多风险。二是合同期满后,不能及时、有效地签署合同,合同管理不到位、合同内容不完善等问题也很常见。另外,在某些企业中,因为工期关系,往往存在着“先执行,后签合同”的情况。三是在材料采购方面,有先期就进行预购的情况,很容易导致不能达到企业要求的风险。部分项目从竣工验收到报批审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完工后的资产转化进程。
2.2.财务监督方面的缺失
首先,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相关的财务监管机构没有清晰的界定自身的职责与义务,也没有独立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起到对财务监管的作用。其次,企业的监督与执法工作还不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是企业的两大基本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财会人员常常受到上级领导胁迫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甚至发生舞弊。由于有关部门对财务监管的关注不够,使得财务监管的功能被削弱、被边缘化,使得其监管功能很难充分发挥。此外,由于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效能受到限制。最后,财务人员要具备与会计合作的能力,并能在经营过程中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对其业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部分企业的内部财务人员监管意识不强,导致财务风险预防工作难以落实。
2.3.未建立恰当的预算评估和早期预警制度
一方面,健全的预算考核和运作体系可以为企业的预算管理任务的分配提供特定的参考依据,帮助有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并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然而,在目前的公司治理中,无法根据预算计划设置不同的目标,限制了经理们的工作热情,使其难以保证预算评估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另外,没有有效的薪酬与福利考核,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按照财务活动、自身经营情况及信息体系来制定财务计划,但是大部分企业都不能按照自身的经营情况和经营目标来对其有关财务活动进行动态监控与管理,使得风险预警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甚至不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损失。
3.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法的修订、税收制度的改革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企业在财务管理与会计业务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在强化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更要健全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制度。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立足,企业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了解决企业在会计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缺乏灵活性的问题,企业可以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下,结合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利用先进的理念和现代技术,建立新的会计及财务管理的内控系统,以提高公司的会计及财务管理的内控系统的效率。
3.2.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件十分繁琐的工作,必须从企业本身着手,建立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例如,不断改进和优化金融风险的预警系统。首先,在经营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和分析企业在发展中潜在的金融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归类与管理,明确风险因素、风险种类、风险规模以及损失的可能性与范围,并制定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方案,以便能够提前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其次,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加强对企业投资、融资、资金风险、运营风险等方面的监管,使企业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在进行融资的时候,要对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活动、盈利能力、发展空间、财务和债务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量和分析,不断地对企业的筹资与筹资结构进行优化,并对筹资金额与筹资模式进行科学的选择。在对公司进行投资的时候,应该对实体的风险问题、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投资回报和净现值等进行科学计算和分析,并对实体的投资能力、投资额和投资规模展开评估和分析。不断对企业投资计划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企业投资计划在经济上是可行、安全可靠的。在管理工作中,要对企业资金的操作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对所有资金的支出和收入进行准确了解,以及资金的用途、流向、金额和数额进行清晰认识,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科学管理,企业在经营、发展和内部控制中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清晰认识,对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对企业的再生产和长期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企业下一阶段的生产情况、资金来源等进行准确地认识,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和资金管理计划。
3.3.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及财务预警机制
首先,要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内控与监管体系,通过监督、审核、考核、审批等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行考核,保证企业的财务资料真实可靠,同时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经常性的体系性审核,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其次,要对财务部的会计与管理功能进行持续改进,将企业的会计与监管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除此之外,还应当对不相容的岗位实施严格的分离,员工应当互相制约,充分发挥自己的会计和监督功能,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以尽量避免偏袒和欺骗的情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在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一定要把构建现代化的经营制度作为一个先决条件,不断地对企业的内控和风险防范之间的联系进行完善,让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内控和风险防范之间的联系,强化对财务风险防范,并持续改善内控环境,使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监管制度逐步走向完善,进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婉如.国企加强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3):196-197.
[2]李宏韬.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21,(14):179-180.
[3]赵哈申.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05):206-2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