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对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进行研究,讨论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实验组则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护理,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结果:采用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的护理方法比常规护理方法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低,对应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则更高,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本院实施治疗的25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来源的科室包括外科、内科及妇科等。纳入标准: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和组织病理得以明确诊断,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2)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3)正在接受免疫治疗;(4)依从性差。常规组:男71例,女54例,年龄22~73岁,平均(47.2±4.6)岁。防御组:男69例,女56例,年龄23~74岁,平均(48.5±4.2)岁。两组患者所涉及的护理人员均为20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护理人员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行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具体干预措施与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统一组织学习,使手术室护理人员了解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防御的重要性,要求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手术前一天入科室与患者交流,并了解患者入院诊疗资料,并与患者及患者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语气轻柔、态度和蔼,联合患者手术类型,向患者强调术前手术准备、术中以及术后相关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此外,可通过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治愈案例,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2)心理干预: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压以及较为封闭的环境中,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对此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应结合科室有效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排班,设置弹性排班制度,有效划分每日手术室接诊患者例数。定期开展团建活动,对手术室护理小组每个成员给予正面认可与鼓励,从而调动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3)优化手术室管理制度,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遵照六步洗手进行洗手,并按照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相关管理条例穿戴隔离衣,并协助手术室室医师穿戴隔离衣,术中输血、输液等操作均在术中由两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完成,此外两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分别在术前、术后检查医疗器械数量,从而保证手术室医疗器械数量、种类与手术方案相符。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风险事件包括伤口感染、操作不当、意外伤害及准备/记录的失误等。其次,对患者发放医院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评价表(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其获得的服务质量越好,患者的满意度越高;此外还需由医院内部的负责人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记录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发生的投诉事件。最后对患者掌握风险管理防控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内容包括风险意识、认知、态度及行为,各占25分,让患者做出相应评价,分数越高,表现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2.1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评分
表1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认知、风险管理行为以及风险管理态度评分更高(P<0.05)。
表1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评分记录表 [x̄±s](分)
2.2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
表2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风险(感染、患者投诉、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
表2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记录表[n(%)]
2.3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
表3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规范操作、器械消毒评分更高(P<0.05)。
表3手术室护理质量记录表[x̄±s](分)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并加强防御机制, 完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管理措施,借此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其管理的中心是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事件的认知,敏锐的观察力,可以预见性地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排查, 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减少出现风险事件的可能。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有意识地对护理人员的各项风险防御能力进行提高,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与研究数据以及临床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可知,在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采取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进行管理,不仅可有效地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时间的可能性,进而促进患者的恢复速度, 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管理质量, 与常规管理措施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情况相对比, 效果显著(P<0.05),且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节奏较快、风险性较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另手术室护理工作极易出现护理安全事故,这不但会影响手术效果,还会降低医院的口碑。而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充分的安排和必要的管理来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通过相应的预防方式来维护护理工作的安全,将事后的处置转变为事前的预防,真正将护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中。风险护理组患者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4%,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6%,本次实验说明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预防风险,并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鸿.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015(0
[2] 刘艳萍,刘娇娇. 风险防御机制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327(20):176-177.
[3] 李玉.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