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吴再鸿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再鸿,. 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4.7. DOI:10.12724/ccn.2024.157056.
摘要: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初中数学课堂,更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同学具有较弱的自我学习意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认识不足,在他们的心底里也没有了学习的动机,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寻找自己的目标,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还不够扎实,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也不会有所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在学校与家长、社会合作的背景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起做好初中学生的数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 学校社会;家长;形成合力;学生;转化
DOI:10.12724/ccn.2024.157056
基金资助:

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与持续进步,使得我们的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每个学科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改革,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同时,在这种崭新的教学形势下,所产生的种种问题,也阻碍了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其中,初中生的数学教育工作,更是倍受关注。一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许多难题,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也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好。时间一长,他们就会丧失对自己的学习数学的自信,从而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无法达到最好的状态,从而对整个教育和教学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的作用。

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努力钻研,寻求行之有效的办法,与社会、家长一起努力,对初中学生的问题和现状进行深刻的剖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重视起初中生的数学教育工作,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寻找最优的教育改造路径,从而激发出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现实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与学校、社会、家长形成共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此来实现高效的数学教育?

一、家、校和社会合作开展的必要性

采用家、校和社会协作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供较多弹性的教学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孩子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家、校和社会合作是必须要进行的。

第一,激发了同学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学们上课时之所以不能主动参加到数学课堂中,是因为他们对数学没有什么兴趣,“家校合作”是一种既能根据同学们的特点,又能采用同学们喜欢的方法进行讲授。“家校合作”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关心学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第二,要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如果家、校和社会之间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老师们不知道孩子们在学校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们也不知道孩子们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么孩子们又怎么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社会生活也不能和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很好的联系起来,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家、校和社会合作”,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学生也能从生活中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孩子们养成好的学习方式。

第三,有利于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家校”的协作,确立了父母在学校中的教育位置,改变了过去一直由老师为主的局面。在教育实践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强化家、校和社会协作,引导学生家长树立良好的教育思想。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父母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后盾。父母必须对孩子有深入的了解,方能提出合理的意见。另外,透过家与学校的配合,可以让父母了解到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从而为孩子的课外补习提供更好的辅导。

二、家、校和社会共育的现状 

(一)家长参与度不高

这年头的家长,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整天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管孩子的学业。一种是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的学业不感兴趣。也不排除父母不在家的情况。总之,家长不会过多地插手孩子的学习。他们把孩子带到了学校,让他们去找老师。这就会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认知程度越来越低,从而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甚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

(二)家校共育能力不强

目前,家校沟通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很多父母面临“家校共育”的难题而无从下手。尽管家长文化程度很高,但是在目前的初中阶段,他们依然无法把孩子培养得很好。因为现代社会的变化,孩子们学习的东西也是一门比一门难,家长们参与到学习中,常常抓不住重点,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当前,在父母与子女的互动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程度不高,这一问题亟待解决。而有些子女的家庭文化程度较低,其家长的教育水平较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较难建立。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对家长的教育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给予更多的支持,从而指导家长掌握好初中生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教师可以主动地了解家长在教育学生数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或者进行家访,然后分类指导。也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的给学生解答和指导。当然,教师提出的建议也要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要让家长感到害怕,这样才能让家长更好的合作。

比如,教师可以制作“家校共育”问答卡,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进行共享。家长在指导学生做功课的过程中,应该先把常见的解题方法以及答案看一遍,如果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跟教师进行个别的交流和沟通。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家长们提供指导。以此为基础,提高家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家长认真度不够

一些父母对“家校共育”的关注不够。就像是初中的时候,有一个班级微信群。在这一群中,教师们规定,每天回家后,都要在群中阅读,家长要在旁边聆听和督促自己的孩子是否认真写作业,是否数学题目都答对了。但很多时候,很多家长都会让他们的子女独自写作业;或者家长在一旁玩游戏,而小孩不管不顾。因此,无法判断学生的作业是正确或错误。这一切都说明了家长们对自己的子女并不怎么关心。

(四)缺乏有效的反馈平台

目前,“家校共育”已成为许多学校所提倡的一种教育模式。然而,目前,在家校共育方式方法、交流反馈平台等问题上,仍有一些局限,更多局限于建立班组。一般来说,这类群都是比较冷清的,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在群里发布通告、汇报,很少有与家长互动、反馈的。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且行之有效的亲子互动的资讯回馈系统,让教师对亲子互动的进度及效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五)社会教育的缺失

很多学生由于只知道课本上的内容,没有真正了解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造成了数学课程与社会之间的脱离。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分析,必须经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内化。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起与之长期稳定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所以,他们缺少了一些社会经验,也就无法将数学课堂中所学的东西和现实生活中联系起来。正因如此,其教学成效不尽人意。

总结

总之,初中生数学教育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学工作,它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身为一名初中的数学老师,应该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难度,通过以上的途径,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环境,对学生的精神状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构建起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与学生进行耐心的沟通,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学会找到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减少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启亮.如何发挥家长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J].《好 家长》.2017(58).

[2]王龙庆.浅谈构建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策略[J].《好家长》.2017(73).

[3]罗美茹.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特点和帮扶措施[J].初中教学参考(新论视窗),2018(22).

[4]张佳宁.探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8(2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