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基本特征
1.1养殖水域的固定性以及水域结构的固定性
大宗淡水鱼养殖通常使用的养殖水域为池塘,且池塘的形状大都为“中间小,两头大”。养殖水域对于大宗淡水鱼的养殖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的《2017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池塘养殖面积占淡水养殖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与其他水域的养殖占比相比要高出一大截。通过对一百户大宗淡水鱼养殖户经营的养殖水域进行调查,其中有92户的养殖户使用池塘进行养殖。经过分组考察之后,发现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水域的形状大多数都呈“中间小,两头大”的哑铃形结构。在观察中还得到了关于池塘水域面积的具体数据:
表1 池塘水域面积情况
在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超过总数一半的养殖户经营的池塘水域面积不大于6.67公顷,可以看出我国的大宗淡水鱼养殖户主要还是小规模的独立养殖户,而大规模的养殖公司正在逐渐地发展过程中。
1.2大宗淡水鱼养殖经营效益与水域差异有明显联系
我国大宗淡水鱼的经营效益与养殖水域有着密切联系,水域不同会导致水质、营养物质以及环境的不同,会对大宗淡水鱼的繁殖、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对经营效益产生影响。在进行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调查研究时获得了如下数据:
表2池塘养殖户情况
根据以上数据,并进行适当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水域养殖的经营效益有着很大差别,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水域其使用功能不同,导致了投入与产出都有较大差异,最终影响到经营效益。
2.大宗淡水鱼养殖的主要问题
2.1大宗淡水鱼的养殖风险与市场经营风险大
大宗淡水鱼养殖涉及到养殖与销售两个重要环节。首先,在当前我国市场对大宗淡水鱼养殖的要求来说,大宗淡水鱼养殖需要过多的是市场服务,且对市场服务的要求过高;然后,大宗淡水鱼养殖对养殖品种的优化需求高,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占比如下:
表3 大宗淡水鱼养殖服务需求
对以上所有服务都有相应需求的养殖户占比超过总数一半,这深刻地表现出我国大部分大宗淡水鱼养殖户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自我服务能力。
2.2大宗淡水鱼养殖过程中投饲技术不足
大宗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投饲技术是影响养殖经营效益的关键因素。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的经营收益非常依赖饲料投喂,但是我国的水产饲料产业发展不成熟,大宗淡水鱼的投饲技术也十分落后。在进行大宗淡水鱼养殖调研中得到有关饲料投喂的数据:
表4饲料投喂情况
依靠天然饵料、不依赖饲喂技术进行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养殖户在我国非常少,因此饲喂技术的不足对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发展起到了消极的影响。
3.大宗淡水鱼养殖的科学对策
3.1增强大宗淡水鱼养殖过程中新兴技术的应用与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
新兴的水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宗淡水鱼养殖工作的水平,降低养殖过程中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提升养殖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促进大宗淡水鱼养殖工作的发展;而通过互联网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将大宗淡水鱼养殖与市场发展连接起来,拓宽养殖户获取市场信息以及养殖技术的渠道,推动养殖产业各方面服务的发展,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
大宗淡水鱼养殖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水产技术包括水产饲料投喂技术、水产饲料营养研究技术、水体污染防治技术等,水产技术的应用对于当前发展模式下的大宗淡水鱼养殖行业有着很大帮助,通过对各种水产技术的应用,提升大宗淡水鱼养殖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属于将国内大宗淡水鱼养殖专门的交流平台,促进养殖工作的交流合作,把握市场发展。
3.2加强水域水质保护,促进养殖环境优化
大宗淡水鱼的养殖离不开优质的水质水域,水资源质量是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关键因素。通过建设完善的大宗淡水鱼水域保护制度,对水域保护工作做出严格监管,推动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环境的优化。
养殖水域的优化主要依赖相关制度的制定以及养殖户的主动管理,利用先进的水污染防治技术,保障水域环境质量达标,促进大宗淡水鱼养殖行业的进步。
4.结语
大宗淡水鱼养殖是我国养殖业中重要的养殖行业之一。通过对大宗淡水鱼养殖现状的分析,针对养殖技术、平台建设、信息服务以及水域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建议,推动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发展。养殖业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地科技含量,与市场和时代接轨,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养殖体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