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力资源配置概要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人力资源与社会生产资料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将人力资源转变成了现实中的劳动生产力,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起到以下几种积极的目的。(1)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得到有序调整。(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可形成组织内部的竞争机制以及对外的竞争。(3)产生两种激励作用,即上行激励和下行激励。(4)使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结构趋于合理。(5)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潜能,实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防止大材小用等现象,使优化合理有效充分的配置人力资源置成为现实。
二、人力资源配置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人力资源的配置离不开社会经济因素,如何才能更好地形成社会财富的创造力,则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人力和物力物化程度,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方动者的影响。社会是由人以及人生存环境组成,通过劳动去取得相对应的生活水平。同时对劳动者的生活以及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一方面若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则生活在此条件下的劳动者的收人、社会地位以及工作舒适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当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充分,劳动者的收人、社会地位等逐渐提高,引起的差异逐步减少,人们根据自身资源优势选择职业,从而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
(二)对用人单位的影响。合理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聘用到较为理想的人员,从而知人善用,而不是大材小用,更不是在招聘中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而忽略自身发展需要,或者将高素质人才大材小用,造成资源浪费。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直接影响着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只有社会经济进人到充分发展阶段,具备了良好的杜会基础和条件,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用人单位才能聘用到符合自身需要的理想员工。
三、现阶段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在人力资源配置中易出现不能知人善用、招聘程序不完整,工作人员出现频素跳槽现象,用人单位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人才流失等问题。
(一)人的潜在能力疏于挖掘。用人单位则将更多的关注点在一个人的现有能力表现而忽视了其潜在能力的挖掘。一般来说,管理者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把招聘的人才放到是合适的位置,这就需要管理者进行考核和交流,通过留意被聘人才的工作情况,与之交流工作心得,从而根据其特点进行安排工作岗位。用人单位考核一个人的能力要做到关注现有工作表现,也要学会结合工作岗位考察,然后进一步去挖掘其潜在能力,从而平衡内部员工心理,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提高其工作的激情。
(二)招聘效率低下。招聘是配置人力资源的前提基础,如何提高的招聘质量,提高招聘效率,人员出现频繁的“跳槽”现象,究其原因是不能根据人员自身特点爱好和职业发展来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导致一系列矛盾,产生职业理想与现实矛盾、人际关系矛盾、工作环境与现实矛盾等。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用工体制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不统够根据自身特点寻求职业发展,从而造成抑郁不得志、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侧造性等现象。
(三)缺乏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源规划,通过给予员工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和创新奖励,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激励机制不仅仅包括物质还包括精神报酬,从而培强员工的信心,避免人才的流失。
四、解决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的措施
针对企业人力资源出现的以上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进行解决应对。
(一)重视挖掘人员的潜在能力。首先立足于双重衡量岗位,要做到人尽其材、才尽其用,要知人善用,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掘现有工作人员的潜在能量,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通过激励手段培养人才,从而获得长足稳定发展。
(二)建立规范科学的招聘系统和选拔人才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职位要求明确,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而忽略自身发展需要。(2)选拔方式和招聘程序合理规范,为提高招聘工作的效率,完整规范的招聘程序和合理的选拔方式是招聘理想员工的重要基础。(3)人才选拔标准明确。为获得高质量、高水平的招聘人才,还要对招聘的各个环节跟综服务,以确保达到最终的招聘目标,为长足深远发展效定下基本的基调。
(三)按能力定岗定级。按不同层次标准考核制定出规范标准的考核标准,是衡量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在人员职务升降上,严格按照不同层次的标准进行考核,以达到公平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人才,当然只知人善用是不够的,对于员工来说,总想突出自我贡献能力,管理者必须相信人是最有价值的财产,相信他们有能力取得卓越成绩。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是衡量人力资源配置效果的重要指标,但是不是满足人力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要根据现实情况及发展目标建立一套适合的激励机制,以最大限度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凡是能创造效益,拥有一技之长或做出贡就的人都应当在薪酬、福利、学习与事业发展等方面得到应有奖励,让员工在工作中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参与感、满意感、成就感,从而激发员工的岗位责任意识,增强自尊心,以此来调动员工潜力,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从而为人才的配置优化产生积极地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敏。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董威。循环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商场现代。
〔3〕.邓泽生。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理由及策略。珠江现代建设。
〔4〕.李剑。人力资源管理务实必备手册。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