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的运用和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提升研究结论的参考价值,需要以企业信息化管理为着手点,从深度及广度层面应用该系统,充分发挥出系统的作用。企业在实施ERP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需求分析工作不到位、职工素质水平不高、对系统的认知不足等,这就需要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提升ERP系统应用效果,加强企业管理能力。
1、ERP系统的管理思想和软件技术
该系统是构建在信息技术上的,属于企业资源管理平台,为决策层和职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集中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是现代企业运行模式,能够整合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其技术特点是借助网络及软件,运用关系型数据库、浏览/服务器结构、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等,方便升级、维护和扩充,支持多个会计单位企业,带有集成工程流引擎,用户可以灵活的进行自定义,提升可配置性能[1]。从下面的图1中可以看到技术架构图。
图1 ERP系统技术架构图
2、ERP系统内涵和原理
2.1内涵
其就是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资源管理计划,从而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合理的制定管理决策。现阶段,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 ERP内涵不断扩大,为企业集成管理提供理论知识,可以提高企业价值。该系统在各领域均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各种应用主体对系统的解释存在差异,可见,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支持。
2.2原理
ERP管理思想覆盖范围较广,不仅能够展现精益化管理观念,还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结合,随着管理软件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系统在企业服务和管理中得到了高效应用,保证现代化管理和生产的统一性。立足于整体层面而言,系统涉及到较多的计划,如物料需求、生产等,同时涵盖财务、库存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系统围绕市场发展情况,合理的利用系统规划法及关键成功因素法,从而加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2]。
3、企业实施ERP系统的作用
第一,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信息时代背景下,该系统产生,并且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将软件运用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可以发挥优势,如强流动、高精准、快速共享等,适应管理要求,不断提升运营效率。该系统可以推动信息化拓展,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减少工作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积极的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并且将其和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促进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提升工作的合理性及实效性[3]。
第二,共享信息。在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要想高效的利用信息资源,需要有效的应用该系统建立数据库。由于数据信息规划关系到决策的合理制定和落实,基于该系统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可以高效的传递数据信息,提升信息利用效率,防止由于信息更新不及时或者是传递效率较低而影响经营管理工作。现阶段,该系统用于信息共享,企业可以科学的调控资源,控制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第三,加强企业竞争力。现阶段,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使得竞争力的提升受限,因此,管理者应提升全局意识,始终坚持统筹原则,立足于供应链层面获取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经营管理策略,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和趋势,及时的调整策略。该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客户需求,对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进行平衡、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及互动,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4]。
4、企业实施ERP系统中的问题
4.1没有做好需求分析工作
一些企业在运用该系统时的效果不理想,之所以会这样,和市场需求的企业需求分析工作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企业缺乏较强的敏锐力,无法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且经营者在自身需求定位上缺乏准确性,在运用系统时存在跟风的问题,使得其应用效果受到消极影响,对于企业资源的整合缺乏全面性,利用率较低。若是需求分析不完整、ERP项目管控不合理,如此循环往复,会极大的影响企业竞争力,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系统升级速度较慢,导致企业信息化发展受限。
4.2对系统的认知不足
要想促进系统的有效运用,企业主体应该提升正确的意识,全面、正确的认识该系统,为信息化建设拓展制定合理的方案,同时从制度方面提供保障。现阶段,在系统应用中,一些主体主观臆断,夸大或贬低系统的作用,影响了系统的利用率,导致综合效益提升无法得到落实。比如某制造企业管理人员觉得技术部门需要负责该系统的落实,管理者一般保持观望的态度,导致系统优势被动体现。大多数职工并未意识到该系统的作用,只看重短期利益,影响了企业的价值创造。
4.3职工素质水平较低
在信息化管理中,离不开职工,特别是ERP系统实施,职工的业务能力及素质水平,关系到系统的应用效果。当前企业中的职工素质水平不高、缺乏丰富的经验、业务能力较弱,在ERP实施中容易产生问题,导致职工工作热情受到影响,还会影响软件之后的更新及升级速度,无法充分发挥出系统的作用[5]。这是因为企业的人才招聘及培养工作落实不到位,已有的系统实施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影响了信息化管理效果。若是企业忽视综合管理人才培养,系统会由于人力资源供给不足、职工综合素质较低而影响使用,造成一些管理问题,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4.4业务流程存在不足
该系统的实施带有系统性的特点,需要企业领导及职工共同协作,全面体现出系统的作用,提升实施效果。在系统实施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如业务流程无序、信息获取和利用效率较低等,使得内部矛盾增加,影响了系统价值。通常系统在相关环节的运用,如产品采购、生产、市场信息获取、财务管理及技术研发等,在信息化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对系统业务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若是部门间的调配不足,会影响信息利用效率,导致部门间的矛盾增加,影响信息化发展。
5、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策略
ERP系统不仅是信息化软件,还是新的理念及管理方法,在现代化管理中运用,可以体现出系统的价值,优化企业管理效果。为了避免系统实施弊端,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常态管理。
5.1加强需求分析
为了有目的性的实施ERP系统,需要提前加强需求分析工作,结合需求明确实施方向,并且对工作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工作的有效落实。经营主体和软件供应商应该积极的进行交流,一起构建市场需求调查研究方案,结合企业情况,对自身需求调查研究计划进行调整,准确的定位需求,从而确保系统实施的合理性,不断解决系统实施中的问题,提升信息化管理效果,加强企业竞争力[6]。该系统实施目标的设置、实施计划的编制,需要建立在需求科学论证基础上,为精益化管理奠定基础。否则会由于多功能系统投入使用,而提升安全风险,无法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可见,在系统实施之前,应该加强需求分析工作,从而提升该系统的应用水平。此外,除了要了解自身及市场需求之外,还要实时掌握不同类型ERP的适用性,确保供给和需求统一,提升实施效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系统运用之前,应该尊重企业的不同,每个企业在文化内涵、服务方向及经营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应用系统时需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落实,确保系统使用效果,提升服务水平。一般企业需要考虑相关因素,如质量等级、资金额度和服务水平等,从而合理的确定系统,减少成本,提升服务效益,扩大系统应用空间,促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5.2提升对系统的认知水平
要想确保系统应用效果,管理主体应该为内部职工普及系统有关知识,让职工正确、全面的认识ERP系统应用价值、运行原理,为系统常态投入使用提出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提高综合效益。对企业领导者及部门负责人而言,需要不断地对管理理念进行革新,为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在基层职工实施ERP环节树立榜样,加强职工凝聚力,促进系统的应用。现阶段,需要提升对系统的认知水平,通过和软件开发及计算机人员进行交流,探索系统和业务流程的有效融合途径,最大程度地减少部门之间的矛盾,高效地利用数据信息,可以促进ERP项目的有效落实。企业应该引导职工参与系统实施工作,设置专业的小组,结合工作情况和需求,科学的安排组员,划分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基于组员间的协调合作,促进ERP项目的实施[7]。要想及时掌握系统阶段性应用效果,可以构建和落实过程监督管理制度,及时掌握职工工作表现,侧重于考察系统在业务流程中的运用情况。比如在财务风险ERP管控中,引导所有职工提升风险管控意识,注重风险信息化管理控制,规范风险管控工作,为系统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所有职工形成ERP系统应用理念,才能更好地管理及控制风险,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
5.3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
职工是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落实主体,在企业管理中应用ERP系统,对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为系统的应用提出合理的建议。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分析及了解企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借助系统对人事资源管理流程进行调整,从下面的图2中可以看到基于ERP优化人事资源管理的流程图。
图2 基于ERP优化人事资源管理的流程图
在人事管理、规划管理、绩效考核中运用该系统,规划管理涉及到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利用计算机编程对岗位用人需求及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处理,集合招聘、面试及录用,用应用程序的方式体现。在职工培训中,结合培训需求传授ERP方面的知识,加强职工系统应用能力,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人才。立足于职工层面而言,职工要想在自身工作中实现价值,应该掌握业务流程,有效地应用理论知识,保证设计之后的程序能够为管理提供服务,提升服务水平。要想掌握培训状况,需要加强考核,结合考核结果了解职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提升理论及实践培训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提升系统利用效率。需要注意的是,ERP系统和人的融合并非是短期见效的,对管理主体而言,需要结合ERP战略式发展,合理的构建培养方案,为系统的设计、应用储备人才,提升系统应用水平。另外,奠定ERP文化基础,即使系统不定期更新,依然可以提升职工学习积极性,优化系统应用效果。
5.4优化业务流程
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为了及时把握发展机遇,提升系统应用效果,需要在平日的经营管理中应用ERP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提高综合效益。特别是在业务流程重组中,应该合理的处理业务流程和ERP流程之间的问题,确保流程设计工作统一开展,提升业务和ERP流程的和谐性。此外,需要注意有关事项:明确流程重组目标,也就是结合业务流程组合情况,依据部门职能合理的对ERP项目进行调整,从而提升经营效率及业绩;系统实施各个环节中需完成业务流程重组工作,不仅可以提升信息流通效率,还能适应信息共享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发挥带动作用,促进业务流程重组工作的高效开展[8]。在ERP业务流程完善中,需要强化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交换意见,从而提升系统适用性,对于系统运行中的逻辑错误,应该第一时间进行纠正,防止影响系统的运行效果及成本。为了提升系统应用价值,企业需要和软件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及交流,合理的增加业务功能,如短信提醒、信息推送及骚扰拦截等,充分体现出系统的优势,为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科技不断发展和创新,使得ERP系统的实用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在企业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ERP系统实施效果,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立足于长远层面来说,ERP系统需要实施智能资源计划,朝着行业化及网络化发展,将先进技术和经济角色进行结合,不断扩大ERP普及范围,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系统在应用中存在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加强风险防控,结合企业情况,探索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侯旭辉.实施ERP信息系统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J].纳税,2021,15(22):132-133.
[2]袁雪松.浅析中小企业准备实施ERP系统阶段面临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0(16):79-80.
[3]肖陆嘉.机械制造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应用模式分析[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5):122-123.
[4]王一海.中小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34):116+118.
[5]岳旭瑞,贾建平.制鞋企业实施ERP系统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河北企业,2017(01):5-6.
[6]白玉彬.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实施ERP系统[C]//天津市电子学会,天津市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十届中国(天津)201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十届中国(天津)2016’IT,2016:208-211.
[7]焦长庚.我国体育用品企业ERP系统实施问题及战略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07):79-81.
[8]焦滦洁.浅谈企业实施ERP系统的收益、成本及风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9):95-96.
作者简介:黄瑛(1986.10-),女,本科,会计师,现主要从事的工作:成本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