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构成科室中神经外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严重,大部分患者还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且手术精密度较高,治疗后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这种情况下,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伴有意识障碍的情况发生,这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性,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造成影响[1]。临床中仅仅采用治疗方案的优化对疗效进行提升达不到理想效果,还需要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促进临床效果和预后效果的提高。就品管圈而言,其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结合临床情况建立品管圈小组,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提高护理方案的完善性,以此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本研究为了分析品管圈的效果,选取部分患者接受该方法护理,另一部分接受常规方法,统计结果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6月进行研究样本的选择,主要从本院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取,期间收集94例患者,使用计算机将资料录入系统,并排序,采用分组软件进行两个小组(研究组和参照组)的平均划分,每个小组获得47例患者,分别品管圈护理模式、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结束时间阶段为2022年6月。男性在患者中的占比较大有62例,女性有32例。最小年龄的患者已29岁,而最大年龄的患者高达7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58±5.76)岁;上述患者的资料统计后,进行比较之间的差异不够明显,不违背公平比较的原则,无明显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上报医学伦理委员后审批,获得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参照组护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为临床常规护理防范,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
研究组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品管圈护理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组间品管圈。从科室中选择表现优秀及资历深的护理人员构成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组员的最终确定有组长完成挑选,每月规定2d为活动日,分别在月中和月末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每次活动日开展,时间控制在1小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对护理期间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活动完成后,小组成员将相关问题进行汇总,并详细地分析和总结,组长组织讨论会,对相关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措施进行明确。(2)问题处理。根据会议分析结果将护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明确,将该问题设定实际护理项目,要求所有小组成员全面落实到实际护理中中,保证该问题在下一个阶段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这一良性循环管理措施,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评分制对护理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与护理质量成正比,主要包括病区管理、基础管理、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文书质量和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记录相关得分,完成组间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分析。(2)将本院用来调查满意度的问卷发放到患者手中,并在填写的过程中给予客观的指导,并整理后进行相关分析合理地划分界限,满意阶段不同得分也不同,对满意人数进行统计,最后计算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连续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根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连续变量使用均数±标准差或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 t 检验或秩和检验。分类变量表示为频数(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或 Fisher 精确检验比较两组差异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 1 不同方法应用后护理质量比较(x̄±s,分)
2.2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 2 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上个世纪60年代人日本品管权威博士四川馨提出品管圈活动,早期应用于各个企业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促进管理的流程化和产生的质量管理水平。随着该活动的发展,逐渐在医疗领域中应用,在医院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获得了广大认可[2]。品管圈活动不仅仅包含科学化的学科内容,还有人性化的学科知识,两大理念的融合基础上,对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并采取团队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总结和处理,从而提高管理质量。本研究对研究组应用该管理模式,结果显示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且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存在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吴细凤,林毅辉. 品管圈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2):163-166.
[2]罗来群. 探析品管圈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中的护理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