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由于社会公共管理包含工作内容较多,紧密关系着社会公共秩序与发展状态,因此联系时代发展现状、融入先进大数据技术,是打造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基础。为实现社会公共管理质量全面提升的根本目标,作为管理人员应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基于对社会实际发展需求分析,提高管理模式创新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作为一类新兴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应用,为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均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具有信息共享、高效收集等较多优势。为此,应在社会公共管理工作开展期间,融入更多大数据技术与创新思想,将公共福利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以达到保证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目的。
1大数据时代特征与在社会公共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1.1特征
大数据的首要特征就是其庞大的数据量,且呈现出数据量惊人速度增长的态势,其不仅包含传统的结构化数据,例如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同样包括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社交媒体上的文本、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且包含多种半结构化数据,数据格式存在较多差异[1]。但应注意的是,尽管数据量庞大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只占其中的小部分。为此,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俨然已经成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关键。以大数据处理环节为例,要求其具备高速处理能力,以满足实时或近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需求,这要求大数据处理系统具备高并发与高吞吐量的应用特征。
1.2重要性
大数据可以帮助政府更准确地了解社会动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数据分析,政府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提升治理能力。同时,其为政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科学与合理[2]。通过数据分析,政府可以全面了解各种因素的影响,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和措施。同样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更加便捷,公众可通过在线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政府也可及时回应和处理公众的诉求,用以增强公众对公共管理的信任和支持。此外,在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中,大数据可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帮助政府及时做出决策和应对。基于数据分析,政府可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3]。不仅如此,大数据的共享与整合同样可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用以促进跨部门的协作和沟通。而通过数据共享,各政府部门可更加全面地了解彼此的工作情况以及实际工作需求,进而形成合力以共同推动社会公共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大数据时代下社会公共管理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2.1信息安全问题
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的规模和种类都在迅速增长,其中包括大量敏感和隐私信息[4]。这些信息的泄露或被非法利用,可能会对个人、组织甚至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首先是数据泄露风险。由于数据管理系统存在漏洞、网络攻击等因素,可能导致敏感信息被非法获取。例如,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健康记录等一旦被泄露,可能会被用于身份盗窃、金融诈骗等不法活动;其次是隐私侵犯问题。在大数据分析中,个人隐私可能受到侵犯[5]。例如,通过分析个人的社交媒体活动、购物记录等信息,可以推测出个人的兴趣、喜好、行为模式等敏感信息,从而可能对个人造成骚扰或歧视;再次是数据安全管理不足。部分组织在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过程中,未能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导致数据面临被篡改、损坏或丢失的风险[6]。此外,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样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2.2统筹意识缺乏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需求。然而,部分从事社会公共管理的人员缺乏大数据的统筹意识,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首先是忽略了大数据价值。部分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经验和直觉,未能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他们可能认为大数据只是数据的简单堆积,无法为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7];其次是数据整合能力不足。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来源与种类繁多,需要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分析才能发挥价值。但部分管理人员在数据整合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最后是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大数据分析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方法支持[8]。但部分管理人员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欠缺,无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判断。
2.3信息孤岛问题
信息孤岛是指不同部门、组织或系统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导致信息无法共享和交换,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孤岛问题依然突出。首先是部门间信息不共享。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信息无法在不同部门之间共享和交换[9]。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其次是数据标准不统一。不同部门或系统采用的数据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数据无法直接进行比对与分析,并显著增加了数据整合的难度以及分析成本。
3大数据时代下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要点
3.1思维引入,精准管理
数据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的丰富程度极高,为确保在海量数据群中进行有效数据的及时提取,对应的信息处理与资源精准定位技术同样处于持续更新状态,为后续的公共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了支持。但受限于传统数据思维,管理人员往往对大数据技术未能形成正确认识与深入理解,仅凭借传统经验开展管理工作,所制定的决策与时代的发展特征并不匹配,进而影响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管理质量。由于社会公共管理包含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中的庞大数据量使得较多不确定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提高,若依旧凭借传统经验开展管理工作相对较为困难[10]。为此,保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效性并形成对此类技术的正确认识极为关键,与最终的管理效果息息相关。我国互联网群体极为庞大,使得形成的数据信息俨然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开展公共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政府部门自身拥有的数据源较多,可保证数据搜集的高效性与管理精准性。为此,更应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强化信息搜集能力,加大先进技术的培训与宣传力度,促使大数据技术真正融入公共管理范围内。通过大数据技术即可实现对搜集信息的全面整合与精准分析,为后续对社会舆论环境理解程度的加深提供支持,实现对关联公共事务的深入审查与营造舆论环境的全面了解目标。
3.2保证安全,技术防护
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与互联网技术息息相关,人们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交换,为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诸多支持。但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特征,使得所形成的网络信息面对的安全威胁同样较多,其中掺杂的数据有部分为危害性较强的信息,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运营安全性。网络信息的泄露事件较多,由于网络病毒以及外部攻击者的存在,导致商业、军事等数据受到威胁的概率相对较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可被忽视。部分违法分子基于掌握的大数据技术,利用违法手段获取信息进行出售用以牟取利益,对社会的稳定性造成的冲击较大。而政府作为社会环境的主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日常工作期间形成的数据信息极为庞大,为此应提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做好配套技术防护工作,并充分发挥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的应用优势用以保证信息的使用安全。针对搜集的一系列关键信息,对于公共管理部门来说应做好细致划分工作,进行公共与私人信息的快速区分[11]。为此,建议组建具有公共特征的信息平台,确保部门能够获得社会的共同监督,并通过信息的定期发布以保证日常工作透明度。此外应强调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意义,基于科学合理的方式强化信息安全性,并基于合理手段规避以及消除信息泄露风险。若定位到违法行为,则应保证惩治力度与及时性,将信息泄露风险降到最低。
3.3数据融合,互联互通
想要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就需要从公共实际需求角度出发,以保证内容划分细致性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应注意的是,不同数据信息的量相对庞大且具有分散特征,使得很容易出现公共管理各个事务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互联互通不到位的情况下,对应政府职能也将受到严重削弱,想要进行信息整合难度相对较大。为将此类问题予以解决,关键在于基于先进技术进行不同部门的细致划分,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紧密交流关系,实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及时信息整合与互联互通目标。除去基础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上下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同样关键,建议组建中央数据库并对信息搜集与获取平台进行统一,进而实现不同部门信息的汇总目标。若出现问题则应提高沟通频率,基于数据平台实现协调优势的充分发挥。此外,为促进大数据技术与公共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融合,就需要提高对互联互通环节的重视。而想要真正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除去基础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外,也应保证不同部门均应获取到全面的共享信息,其关键在于信息的分配与划分,并应明确部分可公开的信息以保证数据查阅与调用及时性。为此,建议构建信息管理机制,确保工作人员均可基于工作原则与规定,依托设定程序集进行精准操作,实现对内外部网络信息的快速分类与重点提取。此外,工作人员自身在信息应用方面的水平同样需要进一步提升,帮助其建立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正确认识,以确保内外部网络信息的处理及时性,用以满足公共管理的高质量管控需求。
3.4信息收集,管理平台
不同部门均应基于社会公共管理的实况,开展对应平台的高效建设。例如,可通过对微基站进行改造的方式打造数据搜集与应用平台,配合关联技术的深度开发实现数据资源平台的功能建设,为智慧城市的建立提供支持,确保公众均可基于社会管理要素进行增值与信息服务的及时获取,充分发挥管理平台应用优势,打造符合现代社会且可进行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如此,方可将社会公共管理水平予以全面提高,促进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对于公众来说,则应确保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打造管理平台予以及时信息访问的科学性,配合智能化移动设备实现信息机制的广泛应用与持续完善,借助提供的信息推送功能用以实现不同数据的全面应用,基于实际的应用价值开展对关联资源的进一步优化,为后续的应用过程提供支持条件。
3.5社会舆论,分析平台
为更好地解决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工作所面对的诸多问题,就需要打造出具有对社会舆论进行及时分析以及全面搜集的完整平台,用于对社会舆论进行全面管控,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真正将大数据技术在公共管理层面的作用优势予以充分发挥。而对于公共管理工作来说,则应明确其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分析层面的基础职能,想要将此功能予以充分发挥,基础为基于对实际工作需求的分析,构建完整的舆论搜集平台,要求覆盖到社会舆论的方方面面,例如宣传、有效信息的及时定位、自动化处理分析等。从平台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可实现对新闻、民意等信息的及时搜集与实时跟踪,用以保证对所产生民意事件的针对性搜集以及及时判断[12]。同样,可基于此类平台,依托强大的舆论信息搜集能力实现快速的舆论导向,提供给社会舆论相应的引导支持。如此,方可将舆情信息予以充分挖掘,选择性进行正确处理以及传播,提高舆论引导积极性与有效性,为高质量开展社会公共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3.6人才建设,服务提升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关键的发展资源在于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在高素质人才与辅助技术的配合下,实现基础信息架构的建设与使用,这一点在公共管理工作中体现尤为明显。面对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冲击,不同的数据信息使用与搜集挑战日益增多,但同样不可忽略所带来的机遇。为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势,保证关联技术与原则的掌握全面性,就需要提高公共管理工作开展积极性,实现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与人才职能优势的全面发挥。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况来看,数据的全面搜集与分析极为关键,并应同时强调不同环节关键工作内容的挖掘与分配的重要价值,确保数据搜集的高效性与判断及时性。而如何基于庞大数据群进行及时的信息探索以及总结,又或是保证信息分类高效性,均需要具有高素质特点的数据人才进行工作支撑。同时,应充分发挥所构打造完整基础架构的应用优势,为后续大数据时代下开展的社会公共管理工作提供支持。而想要真正将管理工作水平予以提升,用以更为积极面对存在的管理挑战,就需要招揽更多人才,组建起高质量的管理团队,确保团队具有足够管理经验与基础能力,为更好的应对存在的工作问题提供支持。
结束语:综上所述,面对大数据时代,从社会公共管理角度分析,所面临的工作挑战较多,但同样带来了诸多机遇。伴随大数据思维的及时引入、数据安全管理的系统添加、舆论搜集平台的快速建立等,相信社会公共管理模式也将会持续创新与完善,进而为社会公共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若彤,黄东,蔡铧.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农业公共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3,(01):181-183.
[2]童胤棠.区(县)级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探讨[J].智能城市,2023,9(10):78-80.
[3]李红霞,庄鹏,张亚璟.大数据时代预算绩效现实羁绊与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44(10):3-13.
[4]陈素白,项倩,韦娟.大数据公共管理情境下的个人信息披露态度[J/OL].图书馆论坛,1-11
[5]王拓.大数据背景下公共管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3,(16):146-148.
[6]卓海蓉.大数据背景下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国际公关,2023,(14):12-14.
[7]陈国青,张维,任之光,等.面向大数据管理决策研究的全景式PAGE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23,26(05):4-22.
[8]高富平.公共机构的数据持有者权——多元数据开放体系的基础制度[J].行政法学研究,2023,(04):19-36.
[9]谭天姝,张廷君,徐海霞.大数据与公共管理交叉研究的发展轨迹与主题布局——基于2013—2021年国家社科、自科基金资助项目的分析[J].秘书,2023,(02):55-67.
[10]唐迪.新医科与大数据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研创新的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16):1-4.
[11]刘金柱.大数据时代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1,(28):40-43.
[12]姚文清.大数据时代智慧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研究——评《大数据与智慧社会》[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