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电力企业在构建和应用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的时候,主要将其分为了两部分,也就是计算机和单片机,通过将相关设备引入到整个控制系统,借助计算机和单片机的支撑和保障,为电力系统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使其可以将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信息提取的速度以及准确性等方面能够有所提升。而且,当系统拥有了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之后,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对电压报表进行细致的编制,从而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在执行电力负荷调整等操作的时候,系统也可以自主进行,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也能降低人力干预下出现的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其作用和影响下,可以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和解决,确保电力系统有序运转。
一、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
综合自动化技术作为科技飞速发展中诞生的一项新型技术,它的应用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诸多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优化用电体验
在电力调度工作中,通过将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引入其周边,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而且相关区域内用户的用电体验也会进一步增强和改善。这项技术在应用的时候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借助自动化设备对区域内的电力调度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控制。而且在使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无功补偿变容器纳入到整个控制范围之内,逐渐增强电力调度的效果,使其价值可以实现最大化。除此之外,这项技术的出现也会进一步优化电气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可以正常运转,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也能将经济成本降到最低,使电力调度和周边区域居民的实际用电需求相适应。总而言之,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的使用是利大于弊,它可以优化用户体验,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能够实现对相关数据的综合化分析,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故障,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并在对故障原因分析之后,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严重时系统也可以自动进行断电保护,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防止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最后,在使用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时候,变电站的各项工作都可以得到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对于系统的可持续运转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二)安全性更加理想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和保障,它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特别是在进行调度处理的时候能够掌握时间上的优势,确保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它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变电站运营中,以人力为主的管理形式,通过智能化设备保证了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三)强化管理水平
将自动化控制技术引入到变电站的工作中,对于变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关键性作用,使其在技术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有效强化了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从现阶段变电站的工作情况来看,在运行中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完成相关命令和指令的下达,在开展抄表工作的时候,可以借用自动化技术对用户的用电情况及时掌握,数据的获得上,无论是在准确性还是完整性上都要远远高出传统的人工抄表形式。工作人员只需要借助计算机设备就能控制整个电力系统,在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调度和控制区域电力,确保电力企业管理和工作效率的稳步提升[1]。
(四)节约资金成本
在利用综合控制化系统对变电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模式的弊端,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支撑和保障下,改变以往信息闭塞的状态,在系统高效运作下实现电力系统内,各种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这样就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各个部门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所需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利用水平。除此之外,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电力企业的成本支出也会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都可以有所缩减,对于变电站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2]。
二、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电力调度
从智能变电站建设的目的来看,其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可以稳定安全运行,而电力调度工作主要是通过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工作流程,为区域内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用电体验。将自动化控制技术融入到电力调度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电网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电能作为国家的基础性能源,对其进行自动化控制,优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将该技术应用到电力调度后,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在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和生产的稳定性[3]。
三、在电力调度方面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调度上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和支持下,可以及时获取全面完整的信息,对于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具有指导作用。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其具体的工作形态有三种,首先是集中式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协调多个计算机设备,将其任务明确化和具体化,从而保障电力调度工作能够在对系统的实时监控中高效完成。其次是分布式结构,它本身能够进行功能的扩展和延伸,在使用中不依赖于单一的计算机系统,而是要获得大量计算机设备的支持,实现自身整体功能的分散化管理,将其渗透到不同的计算机设备上,使每一台计算机都能根据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工作,最后借助计算机终端系统对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分布式结构在应用中能够完成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高效处理,防止数据卡死现象的发生,即使系统在工作中某一模块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模块的运行,它经常在维护等级较高的低压变电站中出现。最后是分布分散式结构,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元件和断路器间隔分层分布设计,从而有效降低系统运行中来自电磁的干扰,最终完成对信息的快速传递,这种结构的设置相对比较简单,在进行系统的组装之后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4]。
结束语:
电力是民生的基础,电能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能源,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智能变电站的电力调度工作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和进步,为了有效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管理,确保其可以稳定安全运行,应该将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引入其中,在自动化设备的支撑和保障下,防止和减少系统故障的发生,在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压力的同时,实现对成本的合理控制,进一步推动电力系统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何建森 , 谭桂华 ,曹美卿.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J]. 科技经济 市场 ,2018,5.
[2] 刘敏 .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J].中国科技信息 ,2019,17.
[3] 宋文英 , 柏峰 , 杨洁 .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22.
[4] 先伟 .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J].大科技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