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引起的病症,由于该药物具备抗菌谱广、对酸稳定等特征,故此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病患。通过冻干技术将阿奇霉素制备成冻干粉针,不仅便于控制用量、保证质量,同时药物当中的水分被排除即使经过长时间运输和保存,药物质量也不会改变,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发挥出更为理想的效果,减轻疾病带给病人的折磨。此次探究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量,易于操作且具有重复特性。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柱温箱,进样阀,数据处理系统及色谱工作站。DFVK4000型全自动灌装机,FCM100-D型冻干机,电子分析天平,pH计,恒温水浴锅。
1.2试药与包装材料
阿奇霉素原料,0.9%氯化钠注射液,丙二醇,乙腈(色谱纯),磷酸氢二钠(分析纯)。5mL玻璃管制注射剂瓶、卤化丁基橡胶塞。
2处方与制备工艺
2.1处方
阿奇霉素250 g,盐酸60 mL,注射用水200 mL,丙二醇加至2000 mL,制成1000支(2 mL/支)。
2.2制备工艺
按照处方量精密量取盐酸溶液,加适量的注射用水制成浓度为1.2mol/L的盐酸溶液;再按照处方量精密称取阿奇霉素,加200mL的注射用水和适量的丙二醇,混合搅拌均匀,使其成混悬溶液。再向混悬液中缓慢的滴加上述制得的1.2mol/L的盐酸溶液使之充分反应。再取1.0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调节其pH值,使其pH值在6.3-7.8范围内,最后向其加入1.0g/L的针用活性炭粉适量,搅拌,30min后进行过滤除炭,先用0.45um的微孔滤膜进行精滤,再用0.22um的微孔滤膜进行滤过除菌,并从滤器上补加丙二醇至2000mL,混合均匀。将其分别灌装于5mL的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中,压塞,轧盖,冻干,冻干参数为预冻温度-40℃,预冻时间3h;主干燥升温时间为2h;主干燥温度为0℃,压力为0.1mbar,以1min内干燥箱压力升不超过0.25mbar时判定主干燥完成;二次干燥温度为30℃,压力为0.03mbar,1min内压力升不超过0.06mbar时冻干结束。
3工艺过程风险和控制
3.1PH调节
当阿奇霉素与酸性条件接触时稳定性会受到影响,而调节ph会对阿奇霉素以及其它物质含量造成影响,测定结果表明如果ph<6阿奇霉素极不稳定。灭菌操作过后阿奇霉素比例略有下降,其他物质含量有明显增加。一般情况下主要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对阿奇霉素结构进行探究发现,当氢氧化钠的碱性条件出现时,内酯环将不再完整,基于此不得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完成ph调节,可选择较为柔和的磷酸氢二钠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如果ph处于6-8范围时,药品颜色以及澄清度符合要求,若未能达到6时其他物质占比会因此增加,若超过8时药物澄清度不符合要求,为此药物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控制。
3.2灭菌温度和时间
不同类型的细菌需要用不同温度将其灭杀,其目的在于确保药物内部微生物含量符合要求。但灭菌过程中因温度过高,ph、阿奇霉素含量以及相关物质生成均会受到影响。测量结果表明,伴随温度不断上升,相关物质含量同样呈现出上升趋势,灭菌操作时间越长,相关物质在药物中的占比率越大,分析之后最终决定将灭菌操作温度设定为105℃持续30分钟,在这种环境下能够保证相关物质生成量符合标准且灭菌效果不会受到影响。
3.3活性炭用量和脱碳时间
如果生产过程中活性炭用量过多则会影响药物中阿奇霉素的含量,如果用量不足又无法发挥吸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g/L活性炭发挥与2g/L、3g/L活性炭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但1g/L活性炭吸附量最少,故以此作为生产过程中活性炭用量参考标准。另外实验对活性炭吸附作用时间进行了测定,结果证明活性炭阿奇霉素吸附和搅拌时长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当搅拌时间超过30分钟之后,药品澄清度不再发生改变,为此药物制备过程中将搅拌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3.4清洁
对于药物生产来说共线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选用的清洁方式将会影响药物质量,通常情况下生产单位主要使用氢氧化钠清洗生产线,随后使用纯化水冲洗,但如果使用的材料不易溶解与水中或碱水,将会遗留某种隐患。阿奇霉素易溶解于甲醇、丙酮、氯仿中,与水接触之后形态几乎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正因如此目前常用的方式清洁效果不佳。如果针对药物建设专用生产线无疑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而且各个生产批次的清洁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如果使用无水乙醇代替现有清洁方式同样会导致成本增加,甚至生产阶段投入成本远超过产品生成的利益。实验最终决定选择稀盐酸清洁生产线,纯化水清洗过后使用碱液清洗随后再次使用纯化水清洗,以取得良好效果。
4质量研究
4.1色谱条件
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柱(250 mm×4.6mm,5um);流动相:乙腈-0.1%三乙胺水溶液(25:75),用磷酸调节pH值至4.0;流速:1.2mL/min;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10滋L;柱温:39℃。
4.2制备对照品溶液
称取适量的阿奇霉素作为对照物并与流动相混合,不断搅拌调配成浓度为25.0mg/mL的液体作为对照品溶液。
4.3制备供试品溶液
从稀释过后的注射用阿奇霉素冻干剂中称取部分药品,加入流动相调配成浓度为25.0mg/mL的以作为供试品溶液。
4.4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阿奇霉素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uL,分别将其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并记录下色谱图,计算含量。
4.5有关物质检查
量取供试品溶液导入实验量具中并加入适量流动相,待液体高度达到制定刻度后停止稀释操作,此为1号对照溶液;再精密量取4mL上述制得的供试品溶液,将其置于100mL的量瓶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加入适量的流动相溶液,使其稀释定容至刻度,此为2号对照溶液。分别取上述制得的供试品溶液、1号对照溶液和2号对照溶液各10滋L进样,将三份溶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并记录下其色谱图。供试品的主杂质峰面积不大于1号对照溶液的主峰峰面积;供试品的总杂质峰面积和不大于2号对照溶液的主峰峰面积。
4.6线性关系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适量,然后按照上述确立的色谱条件对其进行测定,分别进样10滋l,记录下注射用阿奇霉素冻干剂的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对其进行回归计算,得线性回归方程:Y=2471025.02X+8198.29。阿奇霉素在0.5-1.5mg/ml的浓度范围内能够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
5讨论
综上所述,此次探究活动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注射用阿奇霉素冻干剂处方以及生产工艺,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阿奇霉素和相关物质在药物中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此次探究活动涉及的处方设计科学合理,制备工艺简单便捷操作难度较低。质量研究选用的方法安全可靠,结果精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实际生产过程中可用于对注射用阿奇霉素冻干剂质量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钱岩,黄逸文,吴杨,等.注射用阿奇霉素与阿奇霉素注射液的质量评价[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20,52(5):7.
[2]罗姣,李晓云.注射用阿奇霉素致儿童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J].海峡药学,2019,31(2):2.
[3]张旗.注射用阿奇霉素冻干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