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当前,在建筑设计领域也越来越推行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同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更加广泛深入的融入整体生态建筑观,匹配相对应的建筑技术和实施策略,进而确保建筑设计水平和施工成效得到更显著的提升。据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整体生态建筑观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促进生态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生态建筑的概述
生态建筑简称ECO,ECO是Eco-build的缩写,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充分确保数量巨大的人口能够整合在一个超级建筑中实现融合发展,与此同时,进一步通过优化设计和组织建设,确保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类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现实中的案例有:德国的“三升房”、奥尔良的“诺亚”等。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物质条件,有针对性的应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相关内容科学合理的安排相关建筑设计,并且和其他因素进行充分融合,以此确保整体建筑和周边的环境能够有效融合,形成一个生态环保的有机结合体,以此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进而充分确保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更加健康环保,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在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充分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等相关方面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同时要充分融入整体生态建筑观,进而从根本上有效提升生态建筑设计效果,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三、生态建筑的主要特点
建筑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在生态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并且其优势和效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具体来说生态建筑的主要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可以更充分的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实现资源的可再利用,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可以充分利用再生资源,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利用且无污染资源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确保整体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效能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进而满足生态建筑的功能性需求。
3.2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物质。在生态建筑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充分减少废物的有效排放,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往往对于周边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或者污染,然后通过生态建筑的有效设计和施工,可以更有效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在废弃物排放之前,可以进行高质量、无害化的处理,通过层层的控制和严格的质量把关,进而充分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向外界排放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的处理,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规避或者减少对于健康的危害。
四、生态建筑设计中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的实施策略
我国建筑生态理论的发展和研究起步比较晚,在建筑设计运用生态建筑理论的实践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然而雾霾、全球变暖等恶劣天气的出现迫使人们不得不尽早改变自身行为。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广泛的融入整体生态建筑观,以此体现出更加良好的设计和施工效果,充分满足节能环保的相关要求。实现自然资源的因地制宜,合理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切实将整体生态建筑观运用于建筑设计中。
4.1做好作业人员的培训管理,提升建筑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在整体生态建筑观的应用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有效提升设计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使其具备应有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融入整体建筑观和生态环保的价值理念,进而为设计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做好建筑设计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只有当设计人员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将整体生态建筑观贯彻到建筑设计中,如若设计环节出现差错,导致建筑设计可能出现先天性的缺陷造成大的能源消耗,甚至环境污染,通过严格细致的培训师培训师,能够掌握相关技术要领和设计要点,以此体现出更加良好的节能环保的建造和设计标准。
4.2建立健全更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想充分融入整体生态建筑观,需要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通过相关法律的强化和完善,以此体现出应有的法律和制度支持为整体生态建筑观的有效强化,体现出应有的效能。因此,对于建筑设计,一定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不守规则者付出惨痛代价,以法律的力量倒逼人们遵守规则,以此从根本上有效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而充分呈现出节能环保的效果。
4.3树立全局观念。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整体生态建筑观的相关内容,在全局观念方面也要有效强化,要进一步充分明确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满足其互相作用的效果。同时也要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完善和优化整体生态建筑观的相关内容,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和效能。在具体的建筑环节也要树立全局观念,把整体的建筑设计看作一个系统,打造成为一个整体,各类因素有效融合互相作用,建筑设计师必须考虑建筑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与周围环境发生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有效预测和控制整体建筑系统,对于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作用或者影响,在设计的过程中去除各类影响因素或者负面作用,以此体现出整体生态建筑效果。
4.4建立不受资源有限影响的整体生态建筑观。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体现出整体生态建筑观的相关内容,要进一步有效利用相关资源和能源,使其得到可持续开发利用,避免对于后代的生存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生态效果。同时,建筑设计师也要进一步全面深入的分析建筑形式、服务系统以及环境因子等条件,为居住者创设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充分看出,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针对建筑行业而言,越来越广泛的推行生态建筑,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建筑的相关设计内容,进一步落实和融入整体生态建筑观,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应有的节能环保效果,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将生态观融合在其设计中,从而规划工程施工工作,对建筑结构在设计上实现循环系统的良性设计,促进构建生态建筑以及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徐睿, 黄罡.试论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标准化, 2016, 11 (15) :120.
[2]蒋婷.试论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实践[J].低碳世界, 2016, 12 (32) :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