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养殖技术及防治方法
张嘉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嘉明,. 鲤鱼养殖技术及防治方法[J]. 当代畜牧兽医,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109.
摘要:
随着鲤鱼养殖的规模增大,鲤鱼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当前在鲤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问题越来越常见,对鲤鱼养殖上的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鲤鱼养殖的稳定发展,本文对鲤鱼养殖的常见病害防治做了分析,并提出有效地防控意见。
关键词: 鲤鱼养殖常见疾病防控措施
DOI:10.12721/ccn.2021.157109
基金资助:

鲤鱼是现阶段养殖鱼类数量最多的品种,在人们的认知中不仅对它的肉质大肆赞扬,还延伸出了各样美好的寓意。渔民们抓住了这个商机开始着重养殖,但在养殖的过程中鲤鱼常会出现一些疾病,从而导致经济亏损。因此加强常见病的防控工作迫在眉睫。

1、鲤鱼养殖技术

1.1鱼苗繁育是鲤鱼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开始鱼苗繁育之前首先要做好种鱼的选择,在种鱼过程中,要保证鱼体不存在伤病、游动频繁、规格相当,要注意不能选择处在性成熟初期和性腺衰退期的种鱼。种鱼通常采用混养的方式,选择2到3种鱼类共同养殖,但要以鲤鱼为主。在繁育鱼苗过程中,要向种鱼投喂能够刺激其发育的饲料,并且要定期监测水质,保证池塘谁知的新鲜和流通,这里要注意一点,在正式开始繁育鱼苗之前,雌雄种鱼要分开饲养,避免因为自行交配而导致鱼苗质量降低。

1.2养殖技巧

鲤鱼养殖通常都会采用淡水鱼塘的方式,这种养殖方式比较简单,在当前的鲤鱼养殖中应用比较广泛。养殖过程中向鱼塘内投喂颗粒饵料,为了提升鲤鱼养殖的产量,通常都会在每年的春季开始投放鱼苗,鱼苗规格控制在50克左右,待6个月的养殖期过后,每尾鱼苗可增重到0.5公斤左右,可达到每亩鱼塘700公斤到1000公斤的产量,纯利润一般在每亩鱼塘1200元到3000元之間。

1.3放养

当鱼苗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其重量已经达到了可以放养的标准,并且能够非常良好的适应生长环境,同时体现出了鲤鱼的食性特征之后即可开始放养。放养分为单养法和混养法两种,如果使用单养法每亩鱼塘按照3000尾到6000尾的数量进行放养,如果使用混养法可以80:20的方式进行放养,其中80指的是80%的鲤鱼,20直指的是20%的搭配鱼。

1.4饲养管理

饵料投喂是饲养管理中的重点,为了便于投喂,应以5亩到10亩为标准设置投喂点,并且要对鱼苗的集中抢食能力进行训练。投喂要定时、定点、定量,并且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同时要严格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则。另外要对鱼塘进行定期巡视,预防降雨及高温导致的泛溏,在炎热天气应使用增氧机调节鱼塘水质,保证鲤鱼的正常生长。

2.鲤鱼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

2.1鳞立病。鳞立病也被称为竖鳞病。是由水型点状假单细胞引发的,主要在冬季和春季出现,死亡率也较高。鳞立病的病症是最明显的,在得病前期能看到鱼鳞的表层有脏东西的存在,外表极为粗糙,两侧的鱼鳞处于竖立的状态。严重的鱼体能够看到鳞片底部处于充血的状态,一旦按压就能出血,鳞片很轻易的就会脱落。随着病情的增加,预提的眼球会朝外凸起,腹部会出现不正常的膨胀现象,胸部及尾部的鳞片甚至出现糜烂。这种病通常会持续4~5天,而后相继死亡,死亡率在80%。防治方法:鳞立病的主要原因是鱼体受到伤害从外部感染,因此想要防控这个病的出现就要保证鱼体的安全,在捕捞的过程中注重保护,杜绝出现因操作不当产生鱼体受伤的情况。对于患有这个疾病的鱼及时地进行治疗,首先要更换养殖水体,其次是在鱼入水前要进行鱼体的消毒工作,将其浸泡在含有3%的食盐水中,持续十分钟。对有病的鱼进行隔离养殖,有效防止病毒的扩散。

2.2烂鳃病。烂鳃病是鲤鱼鱼群中常见的疾病,依据发病原因是鱼鳃内部被寄生的粘球菌导致的。常出现在夏、秋两个季节,夏季的发病率极高。烂鳃病的鱼体主要表现为颜色加深,粘液增多,游动速度缓慢,反应迟钝,上下跳动。有的腮思破损有的还呈花瓣状,有病的鱼体常独自躲在角落。防控措施:要对水源进行定期地清理消毒工作,适当的运用生石灰、漂白剂等化学用品进行消毒工作,保障水体的质量。适当的在饲料内融入一定量的红霉素药物,提高鱼体的自身素质。选择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利用2%左右的食盐水对鱼体进行浸洗,从而有效地减少此病的发生。

2.3水肿病。水肿病的病因是由鲤春病毒和点状产气单细胞双双感染导致的,犯病群体主是在2~3年的鲤鱼。具体的发病症状是鱼体发黑,游动时多为侧向运动,在身体表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浮肿斑块,腮体颜色发白。随着病情的严重尾部逐渐僵化直至丧失游动能力。分为急性发病和慢性发病。进行发病一旦出现,最快的在2~14天就能死亡。缓慢的发病状况主要展现出局部发炎,溃烂,鱼鳍部位成树立状态,犯病时长可达45~60天。直接导致出现烂鳃病的原因是养殖场的水源。在运输鱼体的过程中要小心的触碰,减少鱼体受伤的情况。若出现了鱼体受伤情况对进行区别养殖,设置专门的渔场养殖,可选择用高锰酸钾进行伤口消毒工作,避免鱼体滋生细菌甚至病毒。着重进行产卵池的清理、消毒工作。选择适宜养殖的水体,保证水质的干净程度,要选择没经过任何污染的水。

2.4肠炎病。肠胃炎是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受到感染从而导致了肠炎,这种病对于鲤鱼养殖的危害最为严重,一旦发生死亡率是高达90%。主要是受水温影响,当温度升高到20℃时最常出现。水质变坏、饲料变坏等等都能导致此病的发生。主要出现的病状是鱼游动的速度变慢,鲤鱼大幅度的降低食欲,能够明显看出鱼体的肛门处于向外凸起的状态。切开鱼体会发现鱼的肠道有明显的充血发炎情况,内部各个器官极不正常,肠内多为血脓变现为黄色。不断地更新养殖场的水,利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注重饲料的情况,要选取新鲜的饲料进行喂养。在实际的养殖阶段,以15天为一个周期,投放含有大蒜素的鱼饵,以每千克喂养20g的大蒜为比例进行喂养。在夏季注意水质的温度把控,始终保持水质是弱酸性的。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