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辅助改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状况
白雪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白雪东,.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辅助改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状况[J]. 国际护理学,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029.
摘要: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价值,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的10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情绪状况。结果:组间干预后情绪指标、睡眠指标评分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情绪状况
DOI:10.12721/ccn.2023.157029
基金资助:

抑郁症患者有思维迟缓、兴趣丧失、意志行为低落等表现,甚至有自杀行为风险。临床工作中发现,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表现明显,从而影响治疗康复效果,所以需重视患者心理干预。基于此,本文就心理护理干预价值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均为抑郁症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10月,总计100例。纳入标准:(1)伦理委员会批准;(2)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3)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排除标准:(1)其他精神疾病患者;(2)拒绝参与患者。进行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分组,2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区间20-60岁,平均年龄(43.0±5.5)岁;患者病程0.6-15年,平均病程(9.0±3.5)年。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区间22-58岁,平均年龄(43.2±5.8)岁;患者病程0.6-13年,平均病程(9.2±3.2)年。2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基线资料完整,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用药监督、安全管理、口头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病房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 。

研究组:配合心理护理干预。(1)心理疏导。以诚恳的态度以及温和的语言沟通,倾听并鼓励患者主诉,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苦闷,多予以患者引导,以减少患者不安全感。同时,针对患者提出的躯体、精神问题进行解释、教育,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另外,在了解患者负性情绪原因、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建立患者治疗康复信心。(2)转移疗法。根据抑郁症患者的兴趣爱好等指导患者以阅读、聊天、听音乐等方式转移疾病注意力,以维持患者平和心态,并以观看录像、现身指导、看宣传册等形式进行放松训练。(3)宣泄疗法。鼓励抑郁症患者发泄情绪,以减轻患者心理痛苦,避免情绪长期压抑加重病情。

1.3观察指标

记录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情绪状况与睡眠质量状况,其中,负性情绪参考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顿抑焦虑表(HAMA)评分,睡眠质量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1]

1.4数据分析

基于软件包SPSS19.0计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研究指标,计量型指标评分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描述,指标差异检验采用(t)值。P值小于0.05,表示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指标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情绪评分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评分结果见表1。组间负性情绪指标评分比较,P均<0.05。

表   1    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组间负性情绪状况评分对比(x̄±s,分)8.png

注:*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

2.2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相关指标评分情况见表2。组间睡眠质量评分比较,P均<0.5。

表   2    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组间睡眠质量状况评分对比(x̄±s,n=100,分)9.png

注:*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情况明显,主因是性格因素导致的情感无法宣泄。心理护理干预中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抑郁症患者积极、正面的引导以及家人的关怀、调动患者积极情绪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生活质量,进而促进患者康复[3]。张荣研究指出,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期间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睡眠质量与情绪改善[4]

本文研究结果与吴欣欣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对照组抑郁症患者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抑郁症患者选用心理护理。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症患者的HSMD、HAMA、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指标结果差异显著,P均<0.05[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辅助可以促进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与负性情绪改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崔文秀,乔玲娟,孙乐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6):792-793.

[2]李玉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0):189-190.

[3]裴小欢.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J].心理月刊,2018(03):18.

[4]张荣.心理护理辅助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7):231.

[5]吴欣欣.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疗效[J].心理月刊,2020,15(06):9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