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石油化工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生产领域,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声不断增加,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需要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数字化、信息化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实践
安全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目的,是以数据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促进石油化工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巡回检查信息化提高巡检有效性和及时性,通过高危作业信息化提升作业符合率,通过风险管控信息化强化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落地,通过培训教育信息化提高承包商入厂效率,通过生产数据信息化提升重大危险源有效管控,通过数据对比和人员定位的信息化提升风险预警准确性。同时通过统计分析推动安全管理智能化,全面提升石油化工行业风险预警监测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
2现阶段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在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部分企业对于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石油化工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其在建设工程中需要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3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实践策略
3.1整肃完善专家队伍
近年来,涉及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化工领域安全评价技术工作更细化、更精准,以往一位专家掌握化工工艺专业就可以包打所有化工项目的情况已经不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3.2供应链管理的集成与优化
当前,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CEP已成为我国最大石化贸易伙伴等前提的大背景下,提升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集成与优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数字化转型下,石油化工企业可以通过集成各个供应链环节和优化关键流程,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石油化工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各环节中实时采集大量数据,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仓储配送等。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共享,实现信息的高效流动和协同作业。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石油化工企业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潜在的问题和优化机会。例如,通过数据驱动的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企业能够准确预测市场需求,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3.3提高设备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
企业应为石油化工设备操作和管理人员提供设备运维培训。针对于不同岗位的实际操作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技能提升体系,不断提升培训活动的科学性,使继续教育工作更加高效,不断提升一线操作人员和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设备的问题,也是人的问题,只有操作、管理人员的技能提升,才能更好地对设备进行管理,才能更深层次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长周期生产保驾护航。
3.4提高能源回收利用效率
要提高石油化工装置节能的实际效果,就必须要回收利用现有的能源,主要回收的是流体压力能、装置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余热和反应热等。在回收余热和反应热时,主要是利用余热锅炉、汽包、物料换热以及制冷等多种手段,通过回收机做功来回收流体压力。在设计阶段时就需要对高温位热能回收进行考虑,而且设置不能拘泥于单装置,而是要根据区域实际状况配备多功能的石油化工能源回收利用装置,在设置该装置时要突出回收利用低温位热能的功能。可以设置热媒水系统,设置烷基化装置,用该装置来回收蒽油装置的低温余热,与此同时还能够减少空冷器用电的数量和循环水的用量,该装置蒸汽用量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在优化相关的装置时需要考虑到生产区域的整体系统和区域布局情况,对其展开综合化和有效化的考量,回收再利用整体的能源,以此来增强节能效果、强化石油化工装置的节能功能。同时在回收高压系统流体压力能和蒸汽凝液的热量也需要对生产区域的实际状况和装置的安排开展综合化和有效化的考量。
3.5实行智能化应急响应
及时的应急响应是企业有效控制事态、降低事故损失的有效手段,但是现实往往是事故发生后大家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智能化的应急响应是将信息化与企业预案相结合与企业风险分布相结合,实现一键启动应急响应,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响应情形和响应等级精准推送处置程序和措施,实现一键启动人员撤离,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划定事故影响区域,精准推送撤离路线和防护至需撤离区域人员。同时与政府应急响应联动,一键启动外部救援,既能实现快速有效地响应处置也能更好地完成人员疏散和撤离。
4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方向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该企业投资的重要产业领域,应充分结合该石油化工基地产业规划、项目落地情况及市场行情等,在“补、串、强、延”产业链中寻找未来投资发展方向,提升在石油化工行业领域的影响力。应用BIM技术对工程建设进行风险评估,需要在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由技术人员依托BIM模型全方位检测设计方案的碰撞问题,将问题分析放置在施工推进的首要位置,以此来为施工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目的在于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多专业碰撞问题延误施工进度、诱发变更风险,让现场所有工程建设人员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风险的控制中,打造本质安全、“五化”引领的建设模式,为石油化工业的研、建、管一体化从而得到长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重视广泛采集工程数据资料,并对这部分资料展开系统性分析,以概率统计为指导思想,将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科学计算出来,通过量化风险的方式,为现场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保证每一项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将风险发生概率、损失量等因素纳入考虑范畴,这样就能得出风险度,后续管理人员只需要按照由大及小的顺序对石油天然气工业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排列即可,从而确定工程的总体风险系数。以风险为导向针对性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努力将风险损失控制到最小或者将风险转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策略和实践。绿色化工产品的研发与推广、绿色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环境管理与监测以及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努力都是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协调,推动石油化工行业朝着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庄勇.绿色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新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03):218-219+105.
[2]彭欣欣,杜诗画.推动石油化工绿色可持续发展——记石科院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J].中国石化,2021(05):46-48.
[3]曹慧清.装配式施工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建设,2020,42(增刊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