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水污染防治实施过程的共性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俏依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关俏依,. 新时期农村水污染防治实施过程的共性问题与解决措施 [J]. 水资源研究进展,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40.
摘要:
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由于农村水资源的利用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新时期农村水污染防治需要解决“三农”问题。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尤其是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业生产方式、农药化肥补贴以及保护政策失衡等,导致农村地区在进行水污染防治期间没有达到显著的效果。所以,需要在综合防治与分类防治相结合的前提下,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对生态环境总经济价值实施全面核算,并且在小城镇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对环境保护政策与经济政策进行有效协调,以此对农村水污染达到良好的防治目的。
关键词: 新时期农村水污染防治
DOI:10.12721/ccn.2021.157040
基金资助:

我国农村人口与村庄数量较多,一些农村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水平相对滞后,生活污染排放量是总排放量的25%,在此过程中一些村镇污染处理效率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为此,国家在对农村污水治理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施了专项行动计划,比如振兴战略、农村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等,是实现振兴乡村战略,构建魅力乡村的关键所在。我国2019年到2020年,是整治农村污水较为重要的阶段,采取了不同工程规划与政治计划,以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工程实例

本文以我国广州市农村为例进行分析,广州市是华南中心城市。面积为7434.4km2。2007年常住人口1004.58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09.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9875.8亿元…。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以山区河流为主,南部为三角洲网河区,河涌众多。区域水资源利用主要为过境水量,目前水质性缺水正威胁着广州。需要从市域外调饮用水。“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广州市围绕“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城、田、海”为一体的城市建设目标,积极推进“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广州市水环境问题较为复杂,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反映出广州市的水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本文从中分析研究水环境保护的难点和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水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1]

2.农村水污染的特点

2.1 规模小、分散

我国较多小城镇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处理规模相对较小,然而农村在进行污水处理期间,规模比城镇更小。农村与城镇相比,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村与村之间距离较远,使水污染规模小,并且在此基础上污染密度不大,处于分散状态。

2.2 区域差异大

我国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生物处理方法是处理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温度对微生物种群构成、细胞增殖以及活性污泥的充氧效率、年度等有较大影响[2]。由于农村污水排量较小,致使在污水处理期间,温度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小。所以,由于气候因素,农村污水处理采用的工艺与参数也有较大差异。

2.3 水量、水质变化大

在农村地区不同时间段水质与水量有一定区别,并且在此基础上相对集中,尤其是早上7:00、中午11:00-12:00、晚上5:00-6:00,是污水高峰期,此时污水量是一天中最高。由于你农村排污系统不完善,雨水与污水共用一个系统,所以在雨季污水量有一定增加。

2.4 运行管理水平低

污水处理工程主要是由不同功能单元构成的系统,对管理者自身理论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多个领域知识,比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力学以及机械设备等专业知识。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是由村民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不但缺乏管理经验,而且管理技术人员也较为缺乏。
3.新时期农村水污染防治主要共性问题

3.1 系统规划设计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风俗习惯、经济水平以及聚集程度等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发展呈现多样化,缺乏对农村发展的系统规划。虽然实施了“多规合一”模式,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规划落实情况流于表面,过于形式,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很难发挥指导作用。没有将村级发展规划,特别是公共设施规划与农村水环境进行有效地结合,同时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未确定综合整治技术路线,雨污分流以及集中与分散程相对较低。

3.2 农村水污染控制与环境管理标准制度落实问题

3.2.1 缺乏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目前,我国农村环保水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并且不同地区出现是否需要制定国家标准存在争议,同时不同地区标准工作出现滞后情况,直接导致不同地区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不统一,这给污水防治带来一定难度。

3.2.2 缺乏污水处理技术

在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采用了较多设备以及工艺技术,但缺少评估认证标准与最佳实用技术,致使一些地区农村水污染治理存在工程方案确定难、工艺技术选择难等问题。

3.3 农村排水系统建设问题

较多农村民宅建筑未系统规划,导致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并且防治的过程中较多村民参与积极性不足。较多农村地区出现了河流排放,虽然新建筑采用了污水、废水分流排放技术,但是因收集系统相对缺乏,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废水在建筑外会形成合流排放到村道的边沟,同时较多生活污水没有通过处理排放到附近河流中,加大了农村水污染防治难度。

3.4 污水处理工艺与设备选择问题

目前,较多地区ppp项目以及EPC项目处理工艺针对性较弱,没有考虑污水的产排污特性以及受纳环境要素特点。污水设备一体化质量标准模糊,运行可靠性相对较差,管理复杂,往往导致相关设备很难发挥自身作用。

3.5 缺乏建设资金以及长效管理机制

目前,县级财政统一管理PPP模式以及EPC模式,不管何种模式均有政府管理,对于一些不发达地区不同省份在进行水污染防治期间缺乏足够资金,导致PPP模式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很难吸引资本,导致污水治理以及后期运营维护难度增加。较多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普遍重建设、轻管理,并且在此基础上监管机制不完善,运行维护以及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对污水有效处理[3]

4.新时期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4.1 制定农村多规合一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指南

我国农村在进行水污染防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人文经济特点,以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村文明以及生活富裕为准则进行规划,实施有效的顶层设计。在设计期间需要充分考虑民舍规划,公共设施规划以及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等,并且在此基础上确保不同规划之间的关联性。

4.2 完善农村水污染控制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或者制定技术指南,应当对水污染控制有全面的理解与认知,以此实现污水排放标准的有效制定与落实。根据当地标准,并且以改善环境为目标,推进用标、贯标工作。此外还需要完善农村水污染实用技术推广平台,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规范,比如民舍建筑、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农村污水管网设计规范等,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技术导则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效能评价标准等,对于有治理条件的区域,鼓励先行先试,在此过程中需提高自身管理经验,应用治理技术,可确保在大范围推广该污水处理模式。

4.3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运管机制

从国家层面进行分析,在农村地区制定污水管网设施建设以及运管等,国家需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解决农村在进行水污水设施建设期间资金不足问题,在用电、征地等方面提供保障以及优惠政策。县区需要采用统一建设、统一规划以及统一监管的管理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不同区域根据自身经济发展以及经济条件,构建不同管理模式,以此全面提升民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参与度,采用分散式就户处理与就地处理的奖励机制,改变由政府主导的包揽模式,实现低成本、高效管理目标,强化长效运行管理,创设以考核为基础的激励机制[4]。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可以通过构建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等机制提升运维监督考核质量(具体落实情况见表1)。

表1 农村水污染处理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指标完成情况表1.png4.4 提升农村排水分流水平

农村水污染防治应结合目前美丽乡村改建工程,提高相关设施建造水平,从而提高污水废水源头的有效管控,规范三级化粪池应用,实现主干管与入户管之间的有效连接。根据实际治理结果集中收集,确定分散处理条件,在此过程中应避免为了完成收集处理率考核“一刀切”的问题。对我国平原农村,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设施选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避免多级提升,减少管道埋深。对于山区丘陵而言,需要采用局部集中收集处理,如果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以选择小集中+分散处理模式,如果施工难度较大,应当采用分散式处理方法。

4.5 提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整体制造水平

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处理工艺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使用污水处理工艺期间,需要考虑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排水敏感性等因素,应当以稳定运行、降低维护频率为主。对于我国东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以采用好氧处理工艺为主的一体化处理技术。对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一般采用低成本、运维简单的生态处理技术,比如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系统等。污水处理设备配置需要与农村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符合,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效率。在进行一体化设备应用的过程中,应使用对标日本净化槽技术,以此解决污水处理中不同环节问题,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所以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是国家较为重视的问题。在对农村水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污水处理“建得起、管得好”目标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对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在治理期间,需要从农村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遵循低成本、易管理、重回用原则,从不同角度进行统筹规划,比工程设计、工艺以及运行管理等,以此实现水污染防治目标。还应提高民众环保意识,使民众有旁观者向主动参与者方向改变。

参考文献:

[1]朱延松. 中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政策的发展与挑战[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016):P.35-36.

[2]朱延松. 中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政策的发展与挑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8(016):35-36.

[3]齐立鹏. 农村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路及对策[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22):219.

[4]龙勇. 探究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J]. 低碳世界, 2018(7):27-2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