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一直都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养殖者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伴随我国养殖业规模不断壮大,在养殖环境以及社会背景的影响之下,疫病发生率居高不下。有关资料表明,每年由疫病导致死亡的生猪数量占养殖总数的20%,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由此可见生猪养殖过程疫病防治工作尤为重要,能够为生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因疫病而死的生猪,控制经济损失。
1当前猪疫病呈现出的特点
对猪疫病发生状况进行分析探究发现,存在下述特征,首先疫病发生率较高,生猪养殖过程中,许多猪会感染疫病毒株,而且最近几年疫病毒株类型不断增加,感染率持续上升;另外针对生猪开展的防疫工作没有根据疫病类型制定具体防疫方案,以致于危害严重,控制难度较大;其次是感染混合率较高,相比于单一病原体感染率,疫病发生时对生猪进行检查发现,许多病猪体内存在多种病毒株,而这一情况的出现无疑增加了疫病防治难度。最后则是防治过程中出现新的疫病,如果疫病大规模传播则说明检疫工作没有落实,致使病毒株随生猪运输而向其它地区输入。
2在生猪疫病防治中进行消毒的重要性
消毒是疫病防治工作中不可省略的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性意义,同时也是清除病毒株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消毒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阻断病毒株传播,避免疫病大规模爆发,对患有疫病的生猪进行治疗。相比其它工作而言,消毒安全性较高,实际操作中只有少量的消毒剂存在于生猪体内,大部分消毒剂会随时间流失而排出体外,并不会对生猪的生长状态造成影响。除此之外,消毒药剂能够扼杀生猪体内存在的病毒株,如此可有效防止疫病传播,为没有感染疫病的生猪提供保护。消毒操作较为简单,对技术水平没有较高的要求,只需要根据现状选择合适的方法即可完成消毒,例如药物喷洒、紫外线照射等,简单便捷见效时间快。正因如此必须要做好消毒工作,严格遵循现行消毒制度,确保养殖环境干净卫生,降低疫病发生概率。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药物浸泡、喷撒等,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3消毒工作存在的不足
从实际操作来看,消毒工作最大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便捷、成本投入较少、见效时间快、能够取得理想效果,但实际操作中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3.1消毒工作不规范
消毒工作开展状况与疫病发生概率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目前我国某些养殖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察觉消毒工作对疫病防治的重要性,导致消毒工作被忽略或者成为敷衍相关部门检查的一种活动。对消毒存在错误认知,某些养殖者认为只需进行全方位消毒即可降低疫病发生概率,完全没有考虑到消毒工具以及当前环境产生的影响;没有定期针对生猪养殖环境开展消毒工作,操作时未遵循既定标准,没有结合现状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工作态度消极,没有按照制定的规划方案进行消毒,操作过程中某些区域被不慎遗漏,选用的消毒药剂不符合要求,质量不佳或者已经超出保质时间,如果长时间选用单一消毒药剂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遗留安全隐患。
3.2对于疫苗依赖性太高
疫苗注射同样是防止疫病传播的有效措施,考虑到疫苗发挥的重要作用,许多养殖这会产生某些错误观念,他们认为只要将疫苗注入生猪体内即可杜绝疫病发生,大部分养殖者过于重视疫苗,消毒工作反而被忽略。他们认为消毒工作只是辅助手段,只有当疫病来临时消毒,没有考虑到消毒具有的隔断作用,也忽略了疫苗对病毒株造成的影响。
4猪疫病防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
目前针对生猪疫病防治中消毒工作采取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至于具体应用则要视情况而定,养殖者必须要确定疫病类型、疫病特点、传播规律等,以此作为参考进行消毒,保证工作合理性。
4.1化学消毒
化学消毒顾名思义,即借助化学药剂消毒,目前常见消毒药剂有烧碱、“八四”消毒液、新洁尔灭等。烧碱具有腐蚀性,一旦与金属制物品接触之后将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故此这一消毒液主要用于清除陶瓷器皿即木制器皿中存在的病毒株,例如猪栏、猪舍等。新洁尔灭具有一定活性,主要用于灭杀木制材料中存在的病毒株,但是在具体操作时有一点需要注意,即这类消毒液不能与碱性物质接触,否则消毒效果会大大折扣,难以灭杀环境中的病毒株。“八四”消毒液漂白能力较强。
4.2物理消毒
热能、光能以及辐射是物理消毒常用的介质,能够灭杀环境中存在的病毒株,降低病毒株活性,避免疫病大规模传播。目前光消毒是常用的物理消毒法,凭借光线或紫外线清除病毒株。养殖阶段,工作人员可经常将食槽、水槽等放置在阳光照射较为强烈的区域,但这种方式效果不佳。对于经常出入养殖场的车辆和工作人员,主要通过紫外线照射的方式完成消毒。另外在猪舍中各个走廊安装紫外线照射装置,以此完成对人和物的消毒。但是实际操作中有一点需要注意,即注意紫外线设备和猪舍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少对生猪生长状态造成的影响,依照实际情况控制紫外线照射时间。物理消毒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打扫卫生、清洗等方式清除养殖环境中存在的病毒株。也可通过加温操作实现消毒,如焚烧物品、利用喷火设备清除病毒株,焚烧生猪排泄物,破坏细菌滋生环境,降低疫病发生概率,为生猪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
4.3生物消毒
生物消毒主要是指通过生物学方式对养殖过程中生成的废弃物质进行处理,如生猪排泄物、剩余饲料和水,特别是疫病发生时的残留饲料和饮水。这方面是进行消毒工作的重点。因为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等,长期存在会影响生猪健康。工作人员可以对生猪粪便进行密封发酵,或使用特殊的微生物促使其发酵制作成农家肥,将其中的病原菌、寄生虫等杀灭,同时还保留营养物质。
5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生猪养殖对我国养殖业发展而言非常重要,而生猪疫病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消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体工作流程中不可省略的一环。为此养殖者必须要认识到消毒的实践性意义,结合现状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健全消毒管理制度,提高消毒水平,降低疫病发生概率,阻断疫病传播。工作人员要对养殖环境深入分析,以此为主体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灭杀病毒株,为生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李想.消毒在猪疫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1(18):1.
[2]马超英.消毒在猪疫病防治中重要性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4):2.
[3] 王鹏程. 浅谈高山美利奴羊人工授精技术[J]. 中国畜禽种业,2019,15(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