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水质净化流程与水质管理优化分析
金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金禹,. 水厂水质净化流程与水质管理优化分析[J]. 水资源研究进展,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46.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生活中的健康问题,如水质健康与人们的生活密切关联,水厂在净化水资源过程中,确保净化水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水质净化流程,对工艺优化方法、方式给予论述,对水质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厂水质净化水质管理
DOI:10.12721/ccn.2021.157046
基金资助:

当前而言,人们的饮用水供给方式主要以水厂供应为主。水厂在处理水资源时,需要优先给予净化,确保水质的安全,才能提供于民众。但结合有关生产工艺、管理方法而言,存在较大的优化、改进空间。基于从,本文对有关水质净化流程与水质管理优化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参考。

1、自来水厂水质处理基本流程

自来水生产流程并不简单,需要经过复杂生产工序才能完成。一般情况下,自来水厂水处理需要经过四道生产工序:第-一道工序,对原水进行反应处理。原水引人混合槽内,投放净水机。再经过混合槽和网格反应池,水中的轻微颗粒会凝聚成较大颗粒团。第二道工序,对原水进行沉淀处理。原水从网格池流人斜管沉淀池,水中颗粒团会沉淀下去,这些沉淀需要定期进.行排泥处理。第三道工序,对原水进行过滤处理。斜管沉淀池流入气体反冲洗滤池,水中杂质被过滤吸附,过滤后水流入清水池储存。第四道工序,对清水进行加压供水。清水池中清水还需要投放液氯继续消毒,经过二级泵房加压,形成洁净自来水进入自来水供水系统。

2、工艺优化路线探究

2.1斜管沉淀池的改造

水厂净化工艺中,斜管沉淀池是较为常用的净化水处理方式,沉淀池的应用过程中,存在均浊度不稳定的现象,在长时间应用情况下,出现均浊度增高的现象。究其原因为:斜管沉淀池的老化;混凝剂使用过程中没有控制水的量,也没有相关依据可参照;出水时,集水槽不均匀,需要进行斜管的更换。基于此,改善方案的设计有:采用不同管径的斜管,根据管径的大小按照沉淀池的方向排放,以使最后一排斜管流量增加,使第一排的斜管流量能降低。方案二,布水时,改变斜管高度,根据池长方向进行由浅入深的安装,其目的在于是最后一排的水管水压增加,使第一排水端的水压降低。

2.2提高水质处理质量

(1)水资源处理过程中,水余氯应给予适当的处理,使其达到出厂标准要求,但一些细菌往往会寄生在悬浮杂质上,即使消毒,一些细菌仍会自我修复。相关细菌的存在往往会造成水质新的污染,进而影响到饮用水的质量。对此,为了有效控制污染,确保水制定质量,水质处理过程中,应注重细菌的检测,提升检测频率,当发现细菌超标时,应给予“后加氯”的处理措施确保管网末梢水体有0.05mg/l以上的余氯。(2)降低管网的损耗,提升管网的水质,一般情况下,管网的损耗率应在20%以下,合理控制损耗,一定程度上而言,可以确保水厂的利益。另外,漏水问题严重时,也可能造成供水系统的二次污染。为了有效解决漏水问题,首先,水厂化验室应起到积极的监测作用,加强监测管理,注重处理水的全程检检测,还应定时、定点取样,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向水厂相关部门反映,快速解决问题。其次,改善管网水循环质量,在管网检测中,局部出现水质异常现象较为常见,由于局部位置居民较少,水循环不畅,容易形成局部“死水”的现象。这些“死水”不仅会呈现浑浊现象,还会出现“赤黑”问题,若不能够及时处理这些“死水”,还会造成其他地方水质的污染。因此,针对水管网的水质管理,应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包括做好宣传工作,让用户积极监督,及时改善,确保管网水质的健康。

2.3采用预处理工艺

预处理工艺是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预先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对水源进行处理,例如氧化作用、吸附和生物絮凝等,用于去除水中的氨氮、有机污染物、异臭、亚硝酸盐氮及铁、锰等,从而减轻常规工艺中的处理负担,进而改善和提高饮用水的质量。自来水厂在进行净水处理的过程中,都会采取预处理工艺对水源进行预处理。自来水厂进行预处理工艺主要分为化学氧化预处理工艺、生物预处理工艺以及吸附预处理工艺。化学氧化预处理工艺主要采用臭氧氧化,臭氧预氧化能够消除水中的浮游生物病毒、细菌和孢子等-一些可以导致疾病的微生物,在长时间氧化的过程中还能够灭除--些隐孢子虫等难去除的微生物,还有除藻和去除臭味的作用。生物预处理工艺主要是生物膜技术,这种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吸附水源中有害物质和异味。另外生物膜在吸附微生物的过程中,还能加快微生物新陈代谢的速度,使得水源中有害物质和微生物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溶解。吸附工艺主要手段是粉末活性碳,尤其用于水质季节性及突发性事故的水源净化处理,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色度、异嗅异味和溶解的有机污染物,提高供水水质。

3、水质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策略

3.1加强水质监测管理工作

为实时了解水质情况,在原水进水管、出水管的同时安装水质浊度仪和余氯仪,可以在线监测出水质的变化情况,便于准确又及时的调整药量。由水厂工艺的实践得出,原水经过反应池的时间是30min,经过沉淀池有5~10min,在清水池中存在6-8h才能到达出水管出口。发现原水水质与水处理后水质不相符,而有了问题如何将出厂水质及时反馈到水处理工序中,从而便于调整水处理的过程成为关键问题。经过大量研究得到:给出厂水安装二氧化氯、浊度、硬度、电导率等在线监测仪器,让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监测出水质变化情况,并快速反馈给水处理部门。水处理部门再根据出水的水质、进水的水质与水量变化的条件及时调整药量与加氯量,从而确保水质稳定,避免盲目投药造成药剂浪费。

3.2加强对质检员的培训

自来水厂需要的技术更新的速度比较快,相对的队伍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做好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养是工作要点。而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处理自来水的相关技术与水质处理的操作,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经验与学习的交流。自来水厂也要注重对外部的宣传工作,用各种媒体促使人们对饮水安全的重视程度,加强人们对安全饮水的教育,特别是加大对农村经济不发达地区人们对安全饮水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安全意识。

4、结语

综上所述,水质的处理质量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居民的健康应直接关联,对此,水厂应明确自身的责任,认识到提高自来水的处理质量。加强工艺方法的研究,不断开展优化工作。为了更好的处理自来水,水厂应加强有关优化工艺的学习,采用相关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培训工作,以能够让员工提高对水质管理的重视,给予合理的处理方法,保障水厂的生产运营质量,获得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相彬.景电水厂水质净化工艺操作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00(010):106-108.

[2]伍进.污水处理:从水厂先行到厂网并重[J].城乡建设,2019,No.577(22):3-3.

[3]王雷,朱炳辉,倪秀锋,等.以山涧溪流为水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J].环境卫生学杂志,2020,010(001):P.104-108.

[4]李鑫斐,黄羽.浅析水质净化功能型河口生态湿地构建技术[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0(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