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留守儿童网络成瘾问题研究
段超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段超群,.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留守儿童网络成瘾问题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4.11. DOI:10.12724/ccn.2024.157095.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由于外出务农人员的激增, 导致“留守儿童 ”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父母缺位、隔代教育、缺少玩 伴、环境劣势等因素都容易致使留守儿童在网络中寻找刺激和宣泄, 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研究表明,缺少家庭关爱、 朋辈群体力量不足、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不够重视、社区基 础设施薄弱、社会政策难以落实等因素,使留守儿童沉溺于网络世界。
关键词: 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社会支持系统
DOI:10.12724/ccn.2024.157095
基金资助: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融合,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需 要大量劳动力。大量务农人员从乡村转入城市,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 往的小农生活方式,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社会群体随之产生。由于留守 儿童长期与父母两地分离,不少进城务工的父母为了减少对孩子的亏 欠,便于和子女联系,加上网课盛行,采取了给孩子买手机的方式, 这便出现了网络诱惑和监管空白等问题。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现象不仅 影响其视力、身体健康情况,而且会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出 现逃学、辍学,甚至使家庭产生矛盾、家庭关系恶化等现象。

二、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一)个人层面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的心理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同时自 我意识也开始逐步形成。青少年时期社会经验不足, 自我控制力差,

心智不成熟或存在某种程度的性格缺陷等会更难抵制网络的诱惑。青 少年的自尊心较为脆弱,所以需要他人的认可来得到安慰和支持,同 时也希望得到尊重和赞扬。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监护人 大多数时候也不会对她们有太多的关注,导致留守儿童的自我同一性 较低,从而在网络上寻找替代。

(二)家庭层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青少年最重要的情感依托和资源提 供者。父母外出会减少对孩子的帮助、关心、陪伴与指导,孩子的心 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在网络中寻找替代,长时间的上网和过度 依赖就会造成网络成瘾。另外,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且年 龄较大,加上繁重的农活和家务,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 等方面疏于引导,由于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很多老人 都有溺爱心理,所以对留守儿童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也疏于管教。

(三)学校层面

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各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从而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许多农村地区学校只关注考试成绩,很少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 与课外实践,对青少年的课外生活缺乏重视,并且很少对青少年的网 络相关认知、行为展开合理的引导,忽视了对学生网络认知与网络素 质的培养。教师也很少与留守儿童主动沟通交流,这就造成了留守儿 童的网络沉迷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疏导。

(四)社会层面

政府在社会网络的公共管理层面上,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管力度薄 弱成为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由于网络环境的制度建设不健 全,各部门监管力度不足,这造成网络中仍充斥着一负面内容与信息, 从而对处在网络中的儿童产生不利影响。留守儿童作为网络主体,在 还没有完全形成对网络形成正确的认知的情况下,网络环境变成了传 播不良信息、吸引儿童的最佳媒介,留守儿童在寻求自我幸福和进行 情感疏导的过程中,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在无意识中形成网瘾。

三、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解决路径

(一)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层面 1.政府层面

首先,在源头上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资质 审查力度,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处罚措施,实现有效监督。相关部门 还要研发阻断软件、建立信息安全防护,抵制非法网站引诱青少年上 网成瘾。其次,加强对网吧等场所的监管。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对于多次不符合规定的网吧给与严重惩罚,减少留守儿童去网吧的次 数。对于那些有损社会形象,充斥不良内容的游戏对其进行严格检查, 并对其追究刑事责任。最后,政府应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护。 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问题,以及务工子女的 教育问题,为务工子女在城市上学提供支持和便利。

2.学校层面

学校支持是杜绝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重要方面。由于学校行政支 持引导力不强、教师关注度不够、同伴支持资源欠缺等现实方面的问 题。因此,学校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农村儿童特别是

留守儿童的娱乐活动。农村学校要重视文体教育,开展读书会、兴趣 小组、足球俱乐部等活动,增强学生在校娱乐活动时间。另外,学校 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和心理变化,对学校的留 守儿童采取一人一档案的记录形式,经常开展心理谈话、开设心理咨 询课程,努力解决留守儿童的现实问题,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3.社区组织

社区支持对干预留守儿童网络成瘾这一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   用。社区可以组建志愿服务来提高留守儿童的自身认同感,通过成立 志愿者服务小组和邻里互助小组,使留守儿童参与社区的建设;村集 体可以在社区内建设阅览室,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设置篮球场、 兵兵球台等场所,定期举办一些文体比赛,倡导孩子积极参加,从而 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为留守儿童成立互帮互助小组,提高孩子们 的责任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普及网络知识,纠正留守 儿童对网络的错误认识,树立正确观念,提高留守儿童的社区归属感。

(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层面

1.家庭内部系统

家庭关怀能够减少留守儿童出现网络成瘾的想象。首先,要加强 亲子间的交流频率。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尽可能多的与留守儿童通过电 话、电脑等电子工具沟通联系,多关注孩子生活状况与心理变化,让 孩子感受到重视与关爱。其次,监护人要转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与教 养方式。监护人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认知,学会如何正确与孩子沟 通交流,积极引导其不良习惯,突破自身教养方式的壁垒。最后,

供温馨的家庭氛围。研究指出,观察学习是重要的学习途径,留守儿 童会通过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父母要 以身作则,相亲相爱、尊重包容,树立好的榜样示范,塑造良好的家 庭氛围,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2.朋辈群体支持

朋辈群体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影响也非常大。朋辈群体的行为习 惯、价值观念等会对个人产生影响,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往往 会模仿群体中的行为和习惯。在学校中,学校同学是留守儿童可以结 交的最大同龄群体,良好的同学关系不仅能够让留守儿童在生活、学 习中得到支持,还会转移留守儿童的情感重心从而减少在网络中的时 间,避免留守儿童沉迷网络。另外,留守儿童还可以走出家门,与街 坊邻居、年龄相仿的亲戚构建朋辈群体网络,农村地区有很多境遇相 同的留守儿童,相同的成长经历能够促进他们之间减少距离,拥有共 同语言,更容易搭建社会支持网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