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吴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杰,. 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J]. 天然气进展,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26.
摘要: 近年来新增的低渗透油藏增多,但是开采难度都较大,一旦投入开发, 含水上升非常快,储量动用程度低。为了改善已开发油田的开发效果,改善储量动用程度,加快产能建设的步伐,推动未动用的油田储量尽快有效的投入开发, 需要针对不同的油藏特点开展井网适应性及完善程度评价。L油田N断块储层物性较差,受油藏储层发育及物性等因素影响,断块产量递减加快,含水上升速度快,注水效果较差。因此急需部署合理有效的井网,保证油田稳油上产。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井网密度;合理井距;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DOI:10.12721/ccn.2021.157026
基金资助:

近年来新增低渗透油田数量逐渐增多,但多数都面临储量难以有效动用的现实困难。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合理井网部署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四种方法对N断块井网适应性进行评价,得出合理井网密度为20.75口/km2,合理井距为219m。同时计算得出区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为61.21%,属于中等水平;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69.26%,属于较差中等的范围。考虑到区块连通性较差,应该考虑从井网加密,改善注采关系入手,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1、井网适应性评价

1.1井网密度适应性评价

1.1.1合理采油速度法

根据地质和流体物性,计算在一定的生产压差下,满足合理采抽速度要求所需的油井数和总井数,从而计算出所需的井网密度。由井网密度的定义得:

式中,α—计算系数, 它与注采井网和油井深度有关,α的取值原则为:对于面积注水井网,当井深<2000m时,取α=0.025;当井深>2000m时,取α=0.05;对于行列注水井网,取α=0.025。

式中,SPC—井网密度,口/km2;A—含油面积,km2;Vo—合理采油速度;Kh/μ—地层流动系数,μm2·m/mPa·s;△P—压差,MPa;Rot—油井数与总井数之比;α—计算系数。对于上式中各个数值的选取以及计算井网密度结果见表1。

1.1.2规定单井产能法

根据采油速度和油井的单井产能,计算出所需的油井数,由油井数与总井数的关系,可确定出总井数,进而求出井网密度,根据井网密度的定义得

式中:SPC—井网密度,口/km2;N—地下地质储量,m3;A—含油面积,km2;Vo—合理采油速度;qo—油井单井产能,m3/d;η—油井综合利用率。对于上式中各个数值的选取以及计算井网密度结果见表2。

1.1.3注采平衡法

在一定的注采比条件下,根据采油速度和含水率,确定出所需的注水井数, 再由注水井与油水总井数比,计算出油井总井数,进而求出井网密度,根据井网密度的定义得:

式中:SPC—井网密度,口/km2;N—地下地质储量,m3;A—含有面积,km2;Vo—合理采油速度;Ri—注采比;qi—单井平均日注入量,m3/d;Rwt—注水井与总井数之比;fw—含水率;Bo—原油体积系数;对于上式中各个数值的选取以及计算井网密度结果见表3。

1.1.4谢尔卡乔夫法 (最终采收率法)

最终采收率分析法能够计算和分析不同井网密度下,油田所能达到的最终采收率。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式为:

式中:ER—最终采收率,小数;ED—驱油效率,小数;β—井网指数;SPC—井网密度,口/km2。本区块驱油效率为0.37,标定采收率为0.7%,现有井网密度为13口/km2,采用两种方法求取井网指数:由室内实验等途径得到ED后,用现有井网密度和标定采收率反求β,β=21.69;利用经验公式:

其中:K—空气渗透率,10-3μm2;μ—地层原油粘度,mPa·s。已知区块平均渗透率,原油粘度,K可求得井网指数为36.80。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求得平均井网指数。对于上式中各个数值的选取以及计算井网密度结果见表4。综合四种方法可知合理井网密度取值,见表5。计算出该区块的合理井网密度为20.75口/km2,该区块目前的井网密度是15口/km2,小于合理井网密度。

1.2合理井距的确定

当井网密度确定以后,利用井网密度与井距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井距, 即:

计算得N断块合理的井距为219m。目前N断块实际井网密度为15口/km2, 实际井距为235m。可见,在调整注采方案的同时,结合注水井见效井距,可考虑打加密井。

2、井网完善程度评价

2.1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按年度所有测试水井的吸水剖面和全部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资料计算,即总吸水厚度与注水井总射开厚度之比。

式中,ROM—水驱动用程度,%;h—水井总吸水厚度,m;H—注水井总射开连通厚度,m。根据实际数据统计结果,用砂体连通情况进行计算后可得,当前的水驱动用程度为61.21%。根据水驱开发低渗透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评价标准 (表6),断块属于中等水平,可考虑调整区块连通性来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2.2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是指现井网条件下注入水所能够波及到的含油面积内之储量与其总储量的比值。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注入水在油层中的宏观波及状况。其计算方法为: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的比值:

式中:Ew—水驱控制程度;h—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m;HO—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m。根据统计数据,应用公式 (8) 计算后,可得N断块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是69.26%。根据评价标准 (表7),本区块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属于较差~中等的范围,考虑到区块连通性较差,应该考虑从井网加密,改善注采关系入手,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3、结论

利用4种方法对当前N断块井网适应性进行评价,计算出该区块的合理井网密度20.75口/km2,目前的井网密度是15口/km2,计算得N断块合理的井距为219m。根据N断块目前的井网部署情况,合理井网密度是20.75口/km2,合理井距是219m;N断块实际井网密度为15口/km2,折算的实际井距为235m。在调整注采方案的同时,结合注水井见效井距,可考虑打加密井。根据N断块油层目前的井网密度、注采比和布井方式现状,结合现场提供的相关资料,根据砂体连通情况计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结果为61.21%。根据水驱开发低渗透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评价标准,属于中等水平,可考虑调整区块连通性来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得当前区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是69.26%,结合评价标准,本区块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属于较差~中等的范围,考虑到区块连通性较差,应该考虑从井网加密,改善注采关系入手,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增林.胜利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研究与实践[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8(06):1-6.

[2]袁士义,王强.中国油田开发主体技术新进展与展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04):657-66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