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媒时代传统直播面临的问题
1.1技术问题
传统直播方必须借助卫星或者卫星车来进行信号传播,要依靠电子设备对音视频资源进行单线传输,容易受到天气、设备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与传统直播相比,借助融媒体技术,直播可以较少受到天气、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实现直播内容及时更新和有效传播。直播效果所受干扰较少。
1.2经费问题
为了保证直播的效果,电视台必须及时更新最新、最先进的直播设备与软件,此类设备和软件一般较为昂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直播的成本。而这往往是一般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所无法承担的。因此很多电视的设备及软件更新频率较低,直接影响直播节目的质量。
1.3直播群体单一
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在传统直播的发展过程中,其直播主体一直较为单一,只有部分特定的直播主体参与到直播节目的实际创作中,如记者、主持人和节目常驻嘉宾等,这就导致直播节目的主体单一、观点僵化、内容相似等问题,从长远看,很容易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直播节目的发展和繁荣。
1.4缺乏创新理念
传统的直播节目大都围绕大型活动开展,观众范围较广。同时考虑到节目内容的风险性,很多直播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过于保险,未能进行大胆创新,因而直播节目一直以来都是循序渐进、缓慢发展,导致节目缺乏创新元素,收视效果不理想。
2融媒体环境下5G技术在直播中的具体应用
5G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直播相关技术、设备和直播方式的新一轮革命。就直播器材来说,移动智能终端、便携平板电脑、手持云台设备的使用,能够进一步扩展直播的场景,丰富直播的视角,减少直播设备对直播活动的限制。5G网络背景下,可以实现高速率、大宽带和低时延的传输质量提升,推动直播过程中云处理、云存储等技术的发展,实现画面的高效切换、数据信息的存储、分析和输出,提高导播的工作效率[2]。5G的网络传输信号更加稳定,使得画面信息的细节呈现更加清晰,进一步提高受众的观看体验。毫秒级的低时延和高度可扩展的云服务,还能实现现实与虚拟的融合,在5G虚拟全息投影技术支持下,实现不同时空人物的面对面交流。
从受众角度来说,5G技术在直播中的应用,可以满足多场景直播的实时呈现要求,提高用户在直播镜头选择时的自主性。例如,在体育赛事直播中可以自主选择全景视角、特写视角、运动员视角等,丰富了用户的观看体验,有效避免视角选择过程中的卡顿和画面质量不清晰等问题。
5G+云网还可以让受众获得沉浸式的直播体验,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慢直播”产品在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的高清直播,就吸引了5000多万受众参与到医院建设的现场中。
3融媒体云直播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3.1信号采集管理模块
融媒体云直播平台信号采集管理模块利用公有云内容审核、媒体处理等服务能力,可对平台输入的直播信号、云导播模块和云编辑模块输出的内容进行实时审核,对于不符合内容要求的直播信号或节目素材进行告警提示和灵活管控。该模块还结合云平台的媒体处理能力,满足了直播的延时、特效和超高清上变换等功能需求。
3.2 AI 人工智能模块
该部分的设计主要通过利用公有云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使云直播的业务场景更加丰富、智能、高效。对直播业务场景而言,常见的处理需求为面向视音频的编辑和优化。人工智能技术所提供的处理模型,能够在不显著增加常规业务复杂度和技术难度的前提下,实现更酷炫的特效、更智能化的视频优化和更丰富的实时创意类编辑,以此提升直播内容的智能化程度。例如,该模块具有语音识别与实时字幕识别功能。利用国内主流云服务商的语音识别技术,实现云直播过程当中高质量、高效率的语音识别,实现自动或手动叠加相应的字幕条,较好地满足云直播业务的需求。而人脸识别功能,在云直播过程当中,可以将关键的人物引入画面当中,快速提取关键人物的时间点位和信息,并自动添加人名条。同时,通过该模块的设计,更好地支持了直播互动功能,如弹幕、打赏等,丰富直播场景的构建,提升直播效果。
3.3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能够实现对直播流量、影响力、用户数据以及交易数据等维度的统计分析功能 ;并且还可以通过接口形式将融媒体云平台直播和其他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进行打通,借助第三方数据构建出立体式的直播业务数据分析模型,供运营人员决策使用,将内容生产方向进行调整并精准地推送给用户。
4 融媒体云直播平台的发展趋势
4.1 应用模式创新
融媒体直播带来的新的应用模式包括 4 个方面。一是电商带货直播。其开辟了直播及短视频变现盈利的新途径,通过直播手段重构“人、货、场”三要素,具有强互动性、社交性和高转化率,让直播与消费完美结合。二是 VR 直播。其以 360 度采集设备为中心向周围拍摄,然后编码推流直播。用户佩戴 VR 眼镜可以 720 度环视,获得身临其境的临场感,更具感染力和真实感。以往,VR 直播无法突破的原因是网速及实时高清编码技术的障碍,5G+ 云技术突破了网速和画质的限制,为 VR 直播产业化发展扫清了障碍。三是教育直播。在线教育打破了线下传统教育模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云直播结合小程序赋予在线教育更加碎片化学习的创新模式,并提供视音频互动能力和专为教育行业定制的富媒体功能,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四是培训直播。云直播帮助各类企业、政府和组织机构一键构建线上培训平台,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通过多种渠道群发观看链接,实时开启培训和视频会议连线。
4.2 技术带来驱动
5G 网络对比 4G 网络,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一方面,其高传输和高容量,提高和增强了 VR、AR 等技术对网络的敏感性和适配性,使得虚拟场景和直播场景的融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充分保障云直播平台业务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提高了公众的现场体验感,促进了沉浸式和集成型媒体云平台的发展。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将所有终端节点充分地融到通信领域当中,为融媒体云直播平台向全行业细化领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 5G 时代以全域覆盖、全场景连接的融媒体云直播媒体业务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4.3 平台转型发展
5G 时代下,利用公有云技术将传统媒体、新媒体等不同媒介逐渐串联起来,解决了传统媒体信息传递速度慢、运行机制不统一等问题,从而形成了一个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高速传递的融媒体平台。融媒体云直播平台在 AI 技术、云技术、超高清等技术的加持下,促进了融媒直播技术系统的发展,使技术系统从由老式、传统的硬件直播设备组成的,逐渐向云化、轻量化方向转型,同时推动了传统媒体的直播业务向融合化、移动化、互动化和年轻化转变。此外,基于 5G技术的融媒体直播平台,具备较强的拓展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媒体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处理,推动了媒体直播业务向台网融合、移动优先、全媒体覆盖的智慧型广电业务转型升级。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 5G 技术的融媒体云直播平台,是以 5G、公有云技术为核心的。传统直播中的视音频转码、导播、实时编辑、直播视频分发等功能,均可以通过云直播平台得以高效实现,同时在业务层面支持很多全新的业务场景。
参考文献
[1]牛荭.融媒时代直播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应用[J].电视技术,2021,45(03).
[2]连轶.融媒时代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模式创新[J].传媒论坛,2020,3(03).
[3]隋二龙.融媒时代地方党报客户端融合发展之路——以吉林日报“彩练新闻”客户端为例[J].青年记者,2020(11).